說起來,跟這輛車的相處還有一段故事,辦公室小伙曾非常猶豫是買奔馳E 300 L還是寶馬430i,出于一點點想開4系的私心我對他內心的彷徨進行了一腳臨門抽射:“你還年輕,你還意氣風發,你還不想泯然眾人,你還偶有激情,你還……”
本來也是,堅定要買E級的人不會也不應該看4系,小伙只是想掙脫“社會的束縛”獲得一個認可!于是這臺車便出現在了我面前。至于選四門版是為了以后的小寶寶。
4系之所以能吸引小伙或者說吸引我們,特立獨行的面容功不可沒。往小了說,這是寶馬對4系的一次改革,往大了說,這是寶馬對未來設計的戰略試探。雖然各界對其大刀闊斧的改革評價褒貶不一,懂車的不懂車的都要來上一嘴以顯政治正確,但我認為長期來看這是正確的方向。
康有為說過:“新則活,舊則板;新則通,舊則滯。”(別查了,真說過)。作為本就小眾的4系車型,如再像上一代一般只是3系的“影子”,那存在的 意義已然不大。4系得改革,就是得玩小眾,玩個性。
傳統我們認為能代表寶馬設計元素的雙腎格柵、天使眼、后窗霍氏拐角等元素在如今的新車型上都稀稀拉拉快看不見了。很高興4系還能保留半扇“天使眼”,這是我個人最喜歡,也是我認為最“寶馬”的元素,為此我還做了個GIF讓它給大家眨了眨眼。
仔細看,大燈組內那抹藍色代表的是激光LED大燈,為的是照得更遠。另外全新4系車上的空氣動力學套件不僅僅只是裝飾件,幾乎都有作用,比如可開合的進氣格柵、導風槽等等,不一一例舉。
作為一款轎跑車,4系的側面一定是優美的,哪怕這是款4門轎跑。我們可以看到4系有著非常標準的后驅車姿態,短前懸,長車頭,L113區域,甚至它發動機的位置大部分已經居于前軸后了,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發動機前中置布局后驅車型。熟悉寶馬的朋友都知道這么做是為了什么——對,就是極致的50:50前后配重比,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寶馬甚至把4系的電池組放在了后備箱位置。
這么一來,從側面看,既緊湊又修長的比例讓4系的身段更顯性感。唯一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這款輪轂有些粗壯,使它少了點精致感。
4系的尾部也是自成一派。事實上,當你把3系和4系放在一起對比的時候,會發現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這就是兩種不同車型。4系沒有照搬3系的尾巴,而是采用了全新的設計,狹長的尾燈拉寬了整車的視覺效果。重新開模意味著成本上去了,因此這代的4系明顯要比上一代貴上不少?,F在當一臺4系停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多看它幾眼,而3系不會,這就是屬于它的魅力。
但當進入車內的時候,除了坐姿更加低矮,頂部空間更加壓迫之外,它還是與3系共用了同一套內飾設計。略微傾向駕駛員一側的中控臺搭配蔓越莓紅的皮質座椅是營造運動氛圍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單看細節,寶馬的內飾已經足夠考究,足夠精致,各按鍵、旋鈕、撥桿的阻尼感堪稱頂級,不過寶馬的內飾總給人一種“塑料感”,不夠豪華,隨隨便便一款20W+的國產車內飾豪華度都能超過它。還有那塊粗暴的雙聯屏,嗯,很難評。內飾這一塊,寶馬始終沒有奔馳玩得明白。
但這些都不重要,駕駛才是身為寶馬的“殺器”!
拉開無框車門,一屁股跌坐進車內,牢牢被4系的座椅包裹住,便自動開啟了“駕駛模式”。但座椅偏“瘦”偏薄,有些硬,符合運動車型一貫的作風。
驅車上路。
不得不說寶馬在運動氛圍這一塊拿捏得太到位了。
很佩服寶馬的工程師,每次開寶馬的車都像“賓至如歸”一般。仿佛油門力度、行程就該那個樣;剎車腳感、減速度也恰到好處;轉向比、圈數就該那般似的。從別的車切換而來你不會慌張,開車都變得信心十足,甚至逐漸游刃有余。
4系底盤的標定特別好,在過拋跳路時,它能夠把車身狠狠拉住不至于讓車身上拋,落地時又能平穩緩緩接住,一起一伏之間底盤的功底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過細碎顛簸路面時那種“彈、韌”的高級感就是頂級德系車的王牌!以前一直想不到一個好的詞去形容這種抽象化的體驗,直至我看到了:“熱刀切奶油”!
動力總成方面,這款B48發動機與采埃孚8AT的組合已然打遍天下無敵手了,發動機上雙VVT(進排氣凸輪軸雙可調)、電子可調無級氣門等技術對于BIMMER來說也是如數家珍。258匹馬力、400牛米扭矩的數值在國六排放標準下足夠變態。并且在5000-6500轉的時候能夠持續輸出全馬力,這在2.0T的汽油車里根本沒有對手!
切換到S+,一腳油門下去發動機的轟鳴、尾排的聲浪加上聰明的變速箱帶給我的腎上腺素與電車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浸淫在“噪音”的“污染”下很熱血,情緒不自覺被挑動,仿佛我是這條街最靚的仔!
得益于優秀的懸架調校,在過彎的時候,車輛外側能給我提供十足的支撐使我有信心在彎中給油,再給油,在接近極限的時候再加把油出彎,這種感覺實在太爽快了!
雖然我不是職業車手,但4系帶給我的駕駛樂趣能讓我在駕駛它的時候始終帶著笑容。我想這便是運動車型能帶給人的滿足感。
哪怕是舒適模式,4系或者說寶馬的標定幾乎都是運動取向。沉穩的油門踏板反饋非常線性,發動機的響應一如既往,最重要的還是變速箱的邏輯已然與駕駛者的意圖融為一體。
說真的,油車中,寶馬是唯一我從電車切換過來在駕駛平順性方面不會產生很大割裂感的品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寶馬的駕駛做得是多么優秀。
寫在最后
如果我在30不到的年紀就能夠擁有外形如此拉風、操控如此優秀、品牌如此硬核的車,那一定是最值得炫耀的事兒。奔馳不好嗎?當然好!但在人生最好的年華,去追尋,去感受,去體驗,從心做出選擇——這才是年輕過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