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難花?
最近,總理主持的國常會上,通過了一份意見,主要就是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的便利性,就是為了老年人和外籍來華人員,要讓多種支付方式并行,移動支付、銀行卡和現金要并行。
當然,主要是外籍來華人員的呼聲比較高。
歐美等發達國家,移動支付的普及率比較低,現在仍然習慣于現金支付和刷卡支付,到了中國,發現大家都在掃碼支付,自己只能拿著銀行卡,無處可刷,因為能夠刷外卡的POS機,越來越少,有些地方根本沒聽說過,而小攤小販,你跟他要pos機,絕對是為難他們。
所以,不少老外在中國的社交平臺上發牢騷,在中國消費,太難。
前一陣子,一個韓國女博士用流利的漢語說自己在中國遭遇的支付困境以及打車難等問題,尤其表示,需要改進電子支付。
現實困境有嗎?確實有。
比如,中國的不少APP需要中國手機號注冊,但是中國的手機號是實名制,尤其是近幾年的電詐猖獗,對這方面的管控就更加嚴格,并沒有一些國家會推出的“游客卡”。
如果想在中國申請銀行卡,也比較困難。
根據中國銀行的客服的口徑,外籍人士想要申請銀行卡,需要的有效證件,除了護照以外,還需要居留許可、“五星卡”等證件,也就是說,想要申請本地銀行卡,至少需要有長期簽證才可以,如果只持有旅游等短期簽證,就很難了。
這是中國故意給他們制造困難嗎?還真不是。
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講,困難是對等的。
比如手機卡的問題,不少國家確實是隨便買的,但是,以大使館的名義的詐騙電話,也是常常發生;至于銀行卡,中國的短期簽證者,想要辦銀行卡也很難。
談困難,無可厚非,但是就真的那么困難嗎?
如果那位韓國博士用自己韓國的手機號注冊支付寶就會發現,對于外國人來說繁瑣的功能沒有了,但是該有的一點不少,不僅能綁定6大卡組織的信用卡和借記卡,還能使用線上打車軟件實現叫車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