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分子是真的可惡,居然將魔爪伸向了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們的騙局也相當低劣,打著加好友送皮膚的旗號就引得眾多未成年人落入早已編織好的陷阱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蛋仔派對》的小玩家們。
多名一線辦案民警介紹,以活躍用戶在線人數突破4000萬的《蛋仔派對》為首的熱門游戲低齡用戶,成為了詐騙份子的特意選定目標。
2023年6月,東莞市一名13歲男孩被騙金額高達36萬余元!這位東莞男孩的慘痛遭遇在當時引發了社會熱議,國內多家媒體爭相報道。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頻頻有孩子被騙。
今年2月16日,陜西榆林市公布了一起案例,12歲女孩為免費領蛋仔派對游戲皮膚,將銀行卡信息及驗證碼,告訴了假冒警察的騙子,先后分15次轉賬,被騙7.8萬元。該條案例評論區2333條留言中,很多IP各異的網友評論表示自己家孩子也遭到了同類型的詐騙。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各地有超過50個地方的公安、政法系統政務賬號曾發布涉蛋仔派對的詐騙案件。
騙子確實可惡,但作為犯罪的“溫床”,《蛋仔派對》同樣難逃其咎。
去年8月,中國青年報就曾在題為《誰來保護孩子:一群家長與《蛋仔派對》的“戰爭”》的報道中披露,200多名家長遭遇未成年人“退費難”問題,不少家長反映《蛋仔派對》的實名和防沉迷舉措效果非常不理想,并對游戲中未成年人不設防的網絡社交,以及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詐騙等問題表示擔憂。
按理說,游戲廠商應該加強游戲中的監管工作,將不法行為扼殺在搖籃之中。但《蛋仔派對》又是怎么做的呢?從目前來看,《蛋仔派對》依然是宣傳、引導為主,提醒未成年人玩家謹防詐騙,對于各種騙術并未采取強硬措施。
也正是因為這樣寬松的監管,流于表面的宣傳,在游戲被官方點名曝光后,犯罪分子并沒有收斂,反而愈發囂張。
2023年12月,長垣市公安局決定專門成立工作組處理涉及蛋仔派對的詐騙案,民警郝淇鋒表示:“之前,涉及網絡游戲的詐騙案雖然一直都有,但是數量很少,而且受害群體都是青年為主。現在,受騙者的年紀越來越小了,案件數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也逐漸增多了。”
很難想象一個擁有如此多未成年玩家的游戲,在面對這么多針對未成年人的詐騙案件的時候,是如此的冷血。作為游戲行業內的頭部企業,網易游戲勢必要做好帶頭作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也希望這些慘痛的教訓能夠給所有游戲從業者敲響警鐘,更加重視未成年人防詐反詐工作,讓更多家庭遠離詐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