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如期而至,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和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京開幕。
兩會期間,汽車界的代表委員們參與其中,履職盡責,貢獻智慧,車圈大佬們帶來的提案不僅反映時事民生,更是國內汽車圈的熱點風向標。搜狐汽車現推出“2024車圈大佬在兩會”專題報道,為您解讀汽車界的兩會聲音。
以下為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關于加強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滿足科技變革需求的建議: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2023年,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人工智能掀起新一輪浪潮。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政策,加強數據、算力、工具、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并鼓勵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向重點行業賦能。
從長期趨勢看,各行各業對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劇增長,以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實際技術水平來看,特別是在頂尖人工智能人才儲備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更加短缺。
建議1.從義務教育階段普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
人工智能素養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在中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思想上最活躍、最敏銳,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最高。同時,義務教育也是我國覆蓋面最廣,受眾群體最多的教育階段。
建議將人工智能素養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內容,設置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同時將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從基礎理念到簡單應用,全面激發中小學生的興趣,培養中小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建議2.大力推進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建設
高校是我國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陣地。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498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209所高校成功備案或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在全國3000多所高校中占比仍然較低。
建議加大對高校人工智能學科建設的投入,通過加強與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從海外引進優秀師資力量,吸引企業高級人才和行業專家進入高校授課等方式,擴大教學力量。同時將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拓展到更多專業,如傳統理工科專業、醫學、金融、文史、藝術類等專業,培養更多跨領域人才;引導人工智能賽道的大型企業向高校學生開放實習實踐機會,提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綜合素質。
3.支持大型科技企業和教培機構培育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
人工智能快速向各行業領域延展滲透,對人才技能升級要求較高。此外,在近年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中,許多企業成為該領域的重要推動力量,它們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和強大的計算資源,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社會人才市場嚴重缺乏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培訓能力。
建議鼓勵大型科技企業和社會教培機構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培訓,以適應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快速迭代、人才需求量大、應用廣泛的特征。具體來看,可結合人工智能人才的供需情況,通過配套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和機構靈活設置從人工智能基礎素質培訓,到尖端前沿人工智能人才的系統性培養,有效滿足當前各領域對人工智能應用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