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驚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里的第三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公歷3月5-6日之間交節。而今年是交節在了3月5日,農歷正月二十五,這天也是民間傳統節日“填倉節”。
驚蟄時節,大地回暖,春雷乍動,萬物復蘇,標志著春耕的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是驚蟄期間的重要節日,今年這天恰好也是“出九”,有著特別的意義。
“二月二龍抬頭”也叫“中和節”,又因為通常在驚蟄節氣前后,因此,這天又被稱為是“春龍節”或“春耕節”。在舊時,這天人們都會掃蟲、除蟲、祭白虎、打小人以求平安。
驚蟄一到,各地農活陸續展開了,這時人們最關心的就是天氣變化,尤其是溫度變化最為關心。因為,這不僅關系到春播春種的時間安排,還預示著接下來有沒有“倒春寒”的天氣。
從預報上來看,3月4日至5日期間,又將有冷空氣來襲。屆時,將會對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產生影響,各地將自西向東出現4~6℃的降溫,江南、華南等地降幅甚至可達8~10℃左右。
今日驚蟄,在民間有“倒春寒來不來,就看驚蟄”說法。什么意思?倒春寒真的要來了?今年春還要冷多久呢?下面來看看老祖宗留下驚蟄農諺是怎么判斷的!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古代勞動人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當年的春季有沒有倒春寒的天氣,通過驚蟄這天的天氣情況就能判斷出來。為什么這么說呢?下面這兩句農諺里有答案:
一、驚蟄刮北風,冷到谷雨中
這句農諺說的是,古代勞動人們根據驚蟄節氣這天刮風的情況,來判斷是否寒冷和冷到什么時候。下面具體來看:
“驚蟄刮北風”
意思是說,驚蟄這天以刮北風為主。北風、西北風通常都是冬天時常刮的風,一般刮北風的時候,往往具有寒冷、干燥的特點,并常常伴隨著大雪、冰凍等天氣狀況。
“冷到谷雨中”
意思是說,到了谷雨期間天氣還很冷,意味著來了倒春寒的天氣。
明白上面的內容,我們就明白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驚蟄當天刮的風以北風為主的話,那么就預示接下來還會有冷天,并且,這種情況會持續到谷雨節氣期間,說明來了倒春寒的天氣。
類似的農諺還有“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表達的意思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