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大的方盒子SUV,看起來還行,9.99萬起售,有點意思。
關注到北京BJ30這款車,先是因為車身的方盒子外觀,加上細節設計看起來也還行;后是被魔核電驅“騙到了”,還以為是插混來著。不過,去4S店看了一下,銷售給我講了混動的“真諦”后,特別是加上9.99萬起售的價格,覺得這車玩起來應該有點意思。
照例先狗頭保命,證明不是軟文:
內飾風格簡潔粗獷,沒有更貴一些的捷途旅行者那么精細,內飾細節找到兩處可提升的地方。一是中控臺面上的縫線裝飾,走線和細節不太均勻,感覺針孔處都快裂開了,還有些瑕疵的地方。二是中央扶手的接縫處,沒怎么對齊,錯位得比較明顯,有點扎眼。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批車的原因。
作為燃油車,混動也是藍牌混動,弄個電子味太重的方向盤按鍵樣式,而且按鍵實際感受也偏電器感,可以優化一下。
車機啟動比較慢,響應速度比較均勻的、各項操作都能感受到的,稍微慢半拍。廠家說用了8155芯片,體驗的展廳展車不是頂配,不知道有沒有關系。1.5T頂配和混動版有華為Hicar。
坐墊是那種比較松散的軟,不是那種飽滿的軟,可能也跟成本限制有關吧。
說北京BJ30之前,講兩個小事。
那年我們去川西亞拉雪山的云繞雅拉觀景臺拍坦克300,工作車是漢蘭達。本以為漢蘭達跟不上,結果不僅跟上了,后面還追上來一輛特斯拉Model 3。這事說的意思是,現在大部分能去玩的地方,路都修得還行。真正要找穿越、硬派越野的線路,反而不好找了。
這次我去北京越野的4S店,維修保養車間停的幾個車,基本都有外觀改裝。車頂側邊棚,車身裝飾什么的,怎么也得弄一個。公路上常見的坦克300也是這樣,有相當多的車主就圖改個外觀裝飾好看就行。
北京BJ30就一個承載式車身,全系鎖也沒有一把,即便頂配的四驅有ATS全地形控制系統,但是后驅電機就55kW,135N·m,所以我覺得,這車我們先就不用考慮什么越野、穿越的需求了。
但是,這車的外觀,硬派得確實還可以,就增加了很多裝備,如我上面所說的外觀改裝上的可玩性。
車頭我覺得非常有Jeep的感覺,車尾C柱到D柱這塊呢,又非常有路虎的味道。總體線條平直感做得不錯。細節方面也舍得在B柱等處用上鋼琴漆,大燈細節給夠,這種顏值我是覺得很合口味。
這個底子,后續改色也好,裝套件也好,應該都挺好看。北京越野有北京BJ40的改裝底子,應該也能給到北京BJ30大量的改裝方案和配件。
至于車身大小,我們找來幾個熟悉的朋友作為參考給大家看看。實車體驗過之后,感覺體量感足夠大,看數據和其他車比較,大家應該也就有概念了。車內第二排空間足夠寬闊,地板還是平的。第二排座椅可以放平,和后備箱形成純平空間,后備箱也夠大,好評。
我覺得就憑這個外觀和空間,加上全系都有的大屏,9.99萬買來改著玩完全可以。
燃油版我再給3個好評,然后再說魔核電驅版值不值得買。
好評1:多處材料的質感做得不錯。擋把很直男,但我很喜歡。擋把的金屬材質感,換擋區的啞光材質,那種質感拿捏得還行。門拉手也是這樣,內側手指頭接觸的地方,那種親膚感做得不錯。
好評2:實用的地方設計得還行。除了前面說的第二排放平,還有就是換擋區下方的儲物格夠大,前后車門上的儲物槽也足夠大。中央扶手箱不僅大,還有空調出風口,這個配置近年來越來越少見了。
好評3:車機系統的設計還算清新,看起來比較順眼。特別是駕駛模式的背景樣式,讓整車顯得很年輕。前后玻璃上的越野圖標,算是有心了,設計得也還行。
其他配置細節大家自己研究,1.5T燃油版頂配才11.99萬,我看上市還有些置換補貼政策,購車費用方面應該問題不大。我們說完魔核電驅版后,再來說買之前要再干點啥。
魔核電驅技術我還真研究了好一會,才找到一篇說清楚了的文章,北京越野對于技術宣傳這塊,真的還有待提升。
用銷售顧問給我通俗的解釋來說,北京BJ30用的魔核電驅技術,就類似于日產的e-POWER。在70km/h以下,發動機給電池供電,電池再給電動機供電驅動車輛,像增程的原理。70km/h以上呢,就不同了,發動機可以直接驅動車輛,這樣效率就高很多。
整車是小電池大功率,不用充電,只能上藍牌。好處是動力好,百公里加速6.59秒(版本未知);油耗低,百公里兩驅5.85L和四驅6.45L;低速電驅,平順性好,動力不遲滯。所以這種混動呢,可以讓方盒子SUV做到省油、動力猛。
魔核電驅兩個配置,以及1.5T燃油的頂配,后備箱都有220V/150W的電源接口,這個好評。
再加上魔核電驅兩個版本才12.59萬和13.69萬,這么大的車,我覺得還是比較值的。
單獨說下,后續BJ60魔核電驅版、全新BJ40魔核電驅版的電池會大一些,據說電量有40度,基本就是增程混動車了,那個應該能上綠牌。
那么,關于北京BJ30買之前最后一件事呢,不管是純燃油版,還是魔核電驅的混動版,都還是要去試駕一下的。看著硬,要是開著軟綿綿,就有點……我目前為止也沒開過,沒有發言權,后續也希望有機會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