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沒大梁(非承載式)也就算了,現在連四驅都沒有的車,也可以來蹭越野車的流量了?剛上市的全新北京BJ30,不到10萬元的起售價,確實容易讓人聯想起曾經的吉姆尼。但細看下來,五款車型中有四款都是前驅,頂配的四驅還是電四驅。可以說,新車的絕大部分組合,看起來甚至連輕越野都挨不上。前驅越野車,真就是一款抽象產品?
沒有四驅,并不影響通過性?
復盤一下汽車越野需要應付哪些問題。借鑒各種越野測試中常見的,諸如單輪到多輪打滑脫困,以及側坡、上下陡坡、炮彈坑等項目。總結下來,越野需求就是考驗車輛的動力分配、車身強度、離地間隙(含接近、離地角),最多再附帶一個涉水深度(而且真有需要的話,這項通過改裝提升的門檻也不算高)。其實這樣看下來,對一款前驅車而言,想要蹭上輕越野的熱度,也不是完全沒可能。
首先,車身強度問題,往大了說,諸如路虎衛士等經典越野IP,都為無大梁車型進行了技術背書。這背后其實是承載式框架,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在車身強度上達到了大多數人對于越野的需求。而且非承載式車身也不是什么高新技術。硬核部分,在現代乘用車安全體系下,碰撞測試成績一向堪憂。而且路感模糊、操控穩定性較差、油耗偏高等體驗細節,在乘用車環境下,也是弊大于利。簡單來說,如果在硬派越野SUV的范圍內,非承載式車身尚需要權衡利弊。那么在輕越野范圍內,承載式車身就是更優解。
而且由于承載式車身重心更低,所以適當加高離地間隙,雖然會犧牲一定的穩定性,但整體依舊屬于乘用車體驗范疇。以全新北京BJ30為例,其滿載情況下的最小離地間隙依舊保持在215mm的水平。即便是面對硬派越野SUV,這個成績也可以算是勉強入門了。
至于接近角、離地角,在眼下受眾對方盒子審美的接受度加持下,也不再是問題。方盒子造型,配上短前后懸設計,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接近角與離去角。全新北京BJ30的造型就不必說了,其軸長比甚至也能達到接近0.6的水平。這幾乎與純電平臺的新能源車,表現差不多。25度的接近角,與30度的離去角,遠比徘徊在20度左右的城市SUV給力。當然,距離整體尺寸接近,且有大梁結構的坦克300來說,都還有較大差距。
更何況,適用于乘用車邏輯的超長軸距,在越野需求下,其實也有“副作用”。以更能反映汽車通過性的縱向通過角為例,全新北京BJ30為21度,坦克300則至少能達到23.1度。而曾經三門版的鈴木吉姆尼,在這欄數據上的表現甚至可以超過30度。這也是為什么,其性能儲備一般的情況下,卻能通過很多經典硬派越野車都難以應付的障礙。
當然,與坦克300、鈴木吉姆尼這種硬派越野大IP相提并論,本來就比較難為北京BJ30這種定位輕越野的SUV。至少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應付“輕越野”定位還是完全足夠的。直到翻出它最大的硬傷,即后輪沒有驅動力。
脫困有影響,但爬坡真沒辦法?
想要玩越野,就得考驗車輛的動力分配。但四個車輪里,有兩個天然無法傳遞動力,還怎么聊分配?其實這點沒那么絕對,比如說將后輪就視作打滑狀態,那么很顯然前輪有附著力,是可以實現脫困的。甚至單前輪擁有附著力的情況下,車輛脫困的概率依舊足夠高。因為前驅車型,特別是具備燃油驅動的前驅車型,其傳動效率更高。以全新北京BJ30為例,如果對其燃油版本最大188馬力的性能還有疑慮。那么其前驅的電驅版本,系統綜合功率可以達到335馬力,完全算得上是過剩。
總結下來,其實就是單后輪、雙后輪有附著力的情況下,前驅SUV完全無法實現脫困。至于諸如交叉附著力,甚至單前輪有附著力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努力一把的。其實排除脫困這種極端情況,廠家為前驅SUV提供的所謂沙地、雪地,甚至越野等駕駛模式,邏輯上都是相似的存在。主要就是通過對有驅動力的前輪,提供一定的空轉冗余,或限制其空轉,來實現對特定路況的照顧。
只是具體執行的部件,由多片離合器、差速器等機械結構,變為車身穩定系統、牽引力控制系統等電子部件。所以其可靠性和強度,自然是無法與真四驅結構相提媲美的,更多的還是考驗廠家的調校功底。比如說由于底盤結構限制,難以適配四驅的標致、雪鐵龍旗下部分SUV車型,就在這方面具備較為豐富的調校經驗。
但后輪沒有驅動力,最終還是無法繞過爬坡這個關鍵問題。其實這點在脫困部分被規避了,因為脫困場景一般都是低速,所以前驅車型也不存在坐地炮,導致前輪附著力降低的問題。但在爬坡,特別是高強度爬坡時,無論你的車速是多少,車輛的重心都會壓在后輪上,導致前驅動輪有力使不出。把范圍再擴大一點,那些所謂的SUV“爬坡門”,本質上都是因為后輪能夠分得的動力不夠。更何況在后輪完全沒有驅動力的情況下,就不用在爬大坡這個問題上掙扎了。
不過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前驅車型爬坡不給力,但下陡坡卻有意外收獲。此時重心完全壓在車頭,所以駕駛員對車輛的控制力反而得到加強。正因如此,像全新北京BJ30、標致5008等前驅SUV,都還配備了陡坡緩降功能。
寫在最后:當越野不再與非承載式車身強相關,我們忽然發現,輕越野似乎與四驅結構,都不再存在必然關系。排除高強度上坡,以及兩個前輪全部打滑的極端場景。只要廠家調校得當,其余的越野需求,都是可以適當滿足的。在此基礎上,消費者甚至還可以獲得更為友好的經濟性,以及更低的購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