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前段時間,國內的各大媒體都在大力宣傳“自動駕駛”,各大車企也積極對旗下自動駕駛產品進行各種路測,但從這些“智能汽車”的實際表現來看,恐怕多少還是有些不太理想,問題倒不是出在安全方面,相反正是由于過于強調安全把無人駕駛汽車的車速限制得過于緩慢,導致這些車輛影響了原有的交通秩序。
有媒體報道稱,在武漢街頭就出現了因為無人駕駛汽車行駛速度過慢,導致擁堵的情況。而受到影響的司機朋友,紛紛在網上發文吐槽,有的甚至直接跑到武漢政府的政務網站留言板進行投訴。
據說目前關于“無人出租車”的投訴已達上百條。其主要的問題是,無人駕駛汽車經常會出現綠燈不走、紅燈越線停在路口中間,或者轉彎也不動的情況,而出于安全考慮,這些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行駛速度往往被限制得比較低,當它們行駛在單車道時,往往會比規定的限速低不少,比如一些高架橋的限速本來是70~80km/h,但這些無人駕駛汽車往往只會以60km/h速度前進,這也影響了其他趕時間的車輛,給當地的交通帶來不小負面影響。
對此,有網友戲稱,以后這“自動駕駛汽車”恐怕就要成為新的馬路三大媽了。
當然這還并不是“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唯一罪過,有司機反映稱,這些“智能汽車”有時候會表現得過于“緊張”,經常會突然在路上出現急停急剎的情況,后面跟車的司機一旦分神就可能追尾,而為了避免跟著這些“慢車”,有的司機也開始頻繁變道超車,進一步加劇了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
除了其他交通參與者抱怨以外,作為運營車輛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也沒能獲得乘客的好評。一來,這些車輛速度慢,中間還時停時走,原本30分鐘的路程很有可能硬生生地就被它們給多拖20分鐘,時不時來個急停急剎也使得乘坐體驗并不理想。
而一旦無人駕駛汽車發生車禍,就必須要在原地等待交警到來,這也需要不少的時間消耗。此外由于無人駕駛汽車所搭載的車載智能系統,難以做到足夠的人性化,所以對于一些比較偏的下車地點,它們很難精準抵達,這也給乘客帶來了麻煩,有客人反映自己打的無人出租車無法前往實際目的地,最后他只好自己走了好幾公里。
對于市民的投訴和不滿,當地交管部門也做出了真誠的道歉,但由于這些“無人駕駛汽車”的運營合規合法,因此他們也沒有權利阻止運營商在當地投放他們的產品,只能對其行駛線路或者其他的部分進行調整。比如,開得太慢就適當提速,容易急剎就調低系統靈敏度,但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出了事,誰也擔不起這責任。
不過,好在現在各地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都是處于試運營的階段,能夠提前發現問題,也能為后來更大規模的應用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