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宣傳最新技術,開始提油耗了。發現沒有?這些年新能源品牌的宣傳里面,很少去明目張膽的貶低傳統燃油車了,也很少提到尾氣污染的環保話題了。因為雖然新能源車市場在不斷擴大,但純電動車型反而越來越少了,剩下的都是帶著燃油發動的所謂新能源車,而不是純電動車型。
總的來說,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電動技術的成功,其實更多就是用戶和商家的務實和現實選擇,而非其他。說白了就是一個圖省錢省事兒(省油錢和充電的時間精力),一個圖賺錢(多賣)。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插混車型的全年累計批發量為275.1萬輛,同比增長85.1%,而純電動車的增速則只有21.9%。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市場的多元化需求,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電動技術逐漸成為主流。盡管這兩項技術最初被視為過渡性解決方案,但它們現在已經成為汽車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特別是在中國,這類車型的銷量已經能與純電動車型相媲美,漲幅更是領先。
全球范圍內,堅定地追求純電動汽車生產的品牌已經越來越少,目前影響力較大的僅有特斯拉、蔚來、小鵬和小米汽車等幾家。這一變化表明,汽車制造商正在重新評估他們的技術策略,更多地考慮到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能源補充的便利性。
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型的市場增速明顯,主要得益于三個因素。首先,純電動汽車在電池技術上仍存在瓶頸,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這些瓶頸更加明顯。其次,隨著技術的進步,新一代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型的純電續航性能有了顯著提升,消費者對這些車型的接受度也隨之增加。最后,這些車型的價格已經降到了非常實惠的水平,使得它們對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具有吸引力。
與此同時,一些車企也在積極探索內燃機與電動驅動單元的集成優化。例如,豐田聯手馬自達、斯巴魯宣布將推出新一代“超級發動機”,這一技術的開發不僅提高了獨立發動機的性能,還優化了與電力驅動單元的集成。這表明,即使在追求電動化的時代,內燃機仍然有其用武之地,特別是在混動和增程車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