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秀翻了!
一場堪稱2024年上半年壓軸王炸一般的發布會,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一句“世界最先進的插混技術都在中國,全球插混已經進入中國時刻。”讓整個神州大地都沸騰了!
無論是秦LDM-i,還是海豹06DM-i,都以一個“9.98萬”的數字震撼了汽車圈,更讓圈外的消費者心神蕩漾。價格永遠都是宣傳破圈的利器,伴隨著人們對價格關注,“滿電滿油續航2000公里”、“第五代DM技術,開啟油耗[2]時代”的Slogan迅速刻入消費者的腦海里。
這注定是一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看熱鬧的人多半覺得這局面只會維持一時三刻,但稍微看到點門道的熱已經開始替互聯網造車集團祈禱了。
在這場從容而又謹慎,霸氣卻又內斂的發布會里,我們已然看到了另一個階段的比亞迪。
段位決定身位
今時今日,段位已經如此之高的比亞迪仍在講發動機,那這里我們就要注意兩個關鍵點。
仍記得此前比亞迪驍云發動機已經擁有矚目的43%熱效率,但在第五代發動機上,這一成績拔高到了46.06%。要知道,當下是大部分汽油發動機仍處于35%熱效率的年代,哪怕是混動、增程專用的發動機,其熱效率也很難突破40%。
促成這高效燃燒的關鍵就是第二點——16的超高壓縮比。
為了從15.5提升到16,比亞迪工程師團隊耗費了3年。這聽起來并不驚艷,但只有深知發動機技術的工程師才知道攻克這“0.5”的難度和艱辛,但也只有那一群人才知道這道內燃機領域的“坎”能讓自己領先多少身位。然而,讓所有車企更絕望的,是比亞迪在三電系統上的建樹,尤其是刀片電池。
比亞迪為DM-i超級混動系統設計了插混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不僅能量密度比上一代提升了15.9%,放點倍率還提升到了16C。更關鍵的是,整體重量還降低了。
一臺發動機,一塊電池,前者是舊時代燃油車技術的核心,后者是次世代新能源車發展的基石。都非常重要,但都被比亞迪掌握了主動權。
我們常聽說現在是汽車的新時代,以電驅車將成為主流。這沒錯,但也不完全對。電車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但世界以石油驅動工業發展的格局還將要維持三五十年,所以我們甚至活不到油車消失的那一天,談何電車新時代?
當下,汽車發展只是進入了次世代,油電混合才是最優解。全球高段位的玩家們,也都只是在下注主油輔電或者主電輔油罷了。我們不能被冰箱彩電大沙發蒙蔽了雙眼,連比亞迪這種會造電池的巨頭都在深挖發動機的潛力,就足以說明了一切。
細節決定成敗
每當我們討論汽車的油耗時,很容易犯一個全天下鍵盤俠都會犯的錯——發動機技術水平完全決定油耗。
誠然,發動機絕對是決定油耗的核心部件,但不是全部。拋開設計上的風阻、傳動上的效率不談,熱損耗也是決定整車能耗高低的重要環節。
為什么會有發動機熱效率一說,還不是因為汽油燃燒后大部分能量都變成熱能消耗掉了,然后汽車制熱、制冷又得重新消耗燃油或者電能,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而比亞迪這一套全溫域整車熱管理架構,可以起到調度熱源,滿足熱需求的作用。當熱量不被浪費,自然就降低熱損耗,從而在各個細節處降低了整車的能耗。
還記得當年特斯拉剛推出“八通閥”熱泵,其核心作用就是在熱管理層面降低了熱損耗,從而讓汽車的續航得到提高。就是這個熱泵,直接讓特斯拉電車的續航、品質和形象都一度鶴立雞群。
所以,這套全域整車熱管理建構看似與續航沒多大關聯,實際上秦LDM-i和海豹06DM-i能實現2000公里的續航,它是功不可沒的。
作為新能源車領域的領頭羊,比亞迪技術儲備已經非常深厚,要想進一步將競爭對手甩在身后,就需要將各個細節做到盡善盡美,比如被觀眾遺忘許久熱管理系統。甚至,還需要走出現有的關注盲區,將一些超前的概念在其他技術領域實現——智能化!
格局決定高度
談及智能化,通常就是語音交互、座艙功能控制、自動駕駛等等,比亞迪能輕松做好這些方面,其他品牌同樣不需要多費勁。
但是,我們看看比亞迪對于智能化的另一層理解——智電融合電子電氣架構。如果從結構和工作原理上來說,就是本來需要需要多個芯片控制的多個部件或者領域,現在將芯片集成一個芯片來控制。本來是獨立工作的一些模塊,現在被集成到了一塊進行工作。
這樣的好處是什么?就像人類群體協同工作一樣,可以降低溝通成本。而在汽車結構里,不但可以提升芯片運算效率和傳輸速率,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這讓我想起了燃油車時代CANBUS總線,當時各類傳感器不斷增加,但都是通過獨立一條線路進行功能監測、控制和運作,后來CANBUS總線的出現,高度集成的布局為后來的汽車設計、保養檢修以及模塊化生產等一系列發展作出了鋪墊。
如今比亞迪深度集成7大部件,一如當年CANBUS總線的出現,這看似只是一個小小變化,卻很可能就是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于消費者而言,短期內這套智電融合電子電氣架構并不能給他們的用車體驗帶來多大變化。但五年后,這套為降本增效而生的架構,就能實實在在地兌換成購車成本讓利消費者。就像今天的“998”,不就是多年技術積累后實施科技普惠的成果嗎?
可以預見,那些當下被比亞迪壓得喘不過氣的車企,以后也只會進一步被摁在地上摩擦。
結語
先是技術筑起護城河,再以價格碾壓所有競品。一套操作下來,圍城里的沉默愈發震耳欲聾,圍城外的喧囂被定格成歷史名畫。
燃油車最后的榮光已然熄滅。正如王傳福表示的,“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的發布,將進一步加速汽車市場油轉電的進程,插混也將進一步沖擊燃油車市場。”在歐盟剛撤銷燃油車禁售令不到兩個月,海外車企幻想著重回燃油車的甜蜜日子時,比亞迪再一次吹響了新能源的號角,燃油車避無可避!
當年那個做油車被合資打壓,做混動被日系阻攔的比亞迪,終于跨過了供應商的坎,頂住了鍵盤俠的罵,成為中國造車的標桿。那些年被叫過多少次工業垃圾,現在就會被夸多少次工業奇跡,毫無疑問的是,它已經是一面展示中國汽車發展風向,乃至引領全球汽車前進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