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價格戰”加劇汽車市場內卷,同時也促使中國車企向海外市場布局。然而,走出國門進軍海外市場也未必一帆風順,尤其是近期歐美國家相繼提高對中國汽車及相關產品的關稅,無疑給中國汽車海外戰略蒙上了一層陰影。
不得不說,當前的中國汽車產業并沒有想象中的一派歌舞升平,而是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行業內卷極其嚴重的關鍵時刻,對每一個車企來說也都可能關乎到生死。
內卷加劇車企利潤縮水
一邊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提升,一邊是持續價格戰,讓廠商疲于應戰,利潤縮水。除了幾個頭部車企外,大部分品牌日子并不好過,這就是新能源汽車普遍現象。
從去年部分車企財報來看,在經過一年“價格戰”洗禮后,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東風汽車等企業利潤同比普遍下降。其中,上汽集團凈利潤為141億元,同比下降12.48%;廣汽集團凈利潤為44.29億元,同比下降45.08%;東風汽車凈利潤為2億元,同比下降29.83%。此外,長城汽車雖然實現了凈利潤70.22億元,不過卻出現了15.06%的下滑。
而在造車新勢力車企中,除了理想汽車實現了營收、凈利潤的雙雙增長外,蔚來、小鵬仍處于虧損狀態。其中,蔚來凈利潤虧損211.47億元,小鵬凈利潤依然出現了103.76億元的虧損。
當然,對于這些車企來說,利潤縮水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在原本就卷的市場,“價格戰”明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加速市場競爭白熱化。如此一來,不僅出現“油電同價”、“電比油低”現象,更是讓合資品牌難以招架,甚至BBA品牌都開始大幅度降價了。
新能源出口遭遇壁壘
國內車市卷,無形中帶動了海外出口銷量增長,這是令人沒想到的事。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245萬臺,同比增長2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85萬臺,同比增長31%。
從乘聯會數據可以看到,今年前5月中國燃油車在俄羅斯市場異常火爆,而新能源方面,則在巴西、比利時、英國熱銷,為企業轉戰藍海市場進程中開辟一片新天地。不過就在中國車企海外布局躍躍欲試之時,很快就遭遇貿易壁壘。
今年5月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對華加征301關稅發布公告稱,對電動汽車及其電池、電腦芯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征關稅的部分措施將于8月1日生效。
隨后,歐盟委員會也披露,歐盟擬于7月4日起,在乘用車正常關稅稅率10%的基礎上,對三家抽樣調查車企比亞迪、吉利和上汽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對其他未被抽樣調查企業征收21%的關稅。
相比燃油車全球銷售廣泛,那么新能源車在經濟發達國家更有市場盛行,而歐洲市場對于中國新能源車無疑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比利時和英國銷量持續走高,其中比利時出口超11.5萬輛,英國超6.7萬輛。但是隨著歐盟對中國汽車關稅的上調,勢必對歐洲市場布局造成不小的影響。短時間內會造成車企銷售成本,產品競爭力下滑。長時間來看,那就是對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深耕極其不利。
“油電同權”還是同室操戈
當前,國內車市內卷的復雜性不僅體現在油電之爭,也體現新能源產品同質化嚴重。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但除了少數頭部車企外,仍有部分車企在薄利或虧損線上掙扎,這就需要在新能源汽車自身要打破瓶頸,避開同質化。否則只有打價格戰,不僅影響自身提升,也會順帶把燃油車拖下泥潭。
對于車市內卷,一些行業大佬也紛紛表達各自觀點。在2024重慶汽車論壇上,廣汽董事長曾慶洪表示,“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的目的是什么?是盈利。而盈利又是為了什么,是為社會做貢獻,包括交稅和提供就業崗位。但現在呢?都在裁員。”同時,他建議相關部門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50%后,應考慮“油電同權”。
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表示: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表現在投入產出比方面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對于汽車工業而言,依法健康競爭十分重要,只有依法健康競爭,才能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日前,在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回應歐盟及美國在貿易方面設立壁壘時表示,電動汽車是發展大勢,這一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應堅定地走這條路,不能因為中間有所波折,就減緩發展步伐。同時他認為,新能源企業可以開始嘗試在歐洲投資。通過投資,中國企業進入了本地產業鏈,擴大了全球化的進程。
如萬鋼及行業大佬們所言,電動汽車是發展大勢。不過,中國汽車產業如何持續健康發展更是正事。中國汽車產業整體向上,還是由市場決定,人為制造內卷得不償失。同時,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在內卷的市場之下,一直含著奶瓶成長起來的新能源汽車是時候走出溫室,獨自沐浴風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