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T9,上市首月月銷1547輛,6月完整月的銷量還沒查到,預估不會有太大突破。而同月比亞迪宋PLUS月銷21409輛,風云T9的體量也就和比亞迪宋PLUS的零頭差不多,定位如此相近,銷量差距懸殊,風云T9挑戰宋PLUS失敗?
不能這么早就下定論,因為風云T9上市是5.21日,5月的銷量實際上只是不到10天的銷量數據,按照這個數據來推測,風云T9月銷量應該維持在4-5k上下,甚至更高。宋PLUS就不多說了,妥妥地新能源領域細分市場的經典標桿,風云T9有沒有資格和能力來挑戰宋PLUS的壟斷地位?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對比一下。
質保政策:風云T9
比亞迪的質保政策基本上都是維持首任車主享受三電終身質保,而整車質保則是6年/15萬 公里,打消了消費者關于新能源車型三電的顧慮和擔憂。
而風云T9還要有誠意,不僅同樣有首任車主三電終身質保政策,還享受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整車質保(同樣是針對首任車主),相比之下,用車成本更低,穩定可靠性更值得信賴。
尺寸空間:風云T9
宋PLUS大家都很熟悉,定位緊湊型SUV,長寬高依次為4775*1890*1670mm,軸距2765mm。
風云T9定位中型SUV,長寬高依次為4795*1930*1738mm,軸距2770mm。
對比來看,風云T9在數據層面更有優勢,不過雖然風云T9定位中型SUV,實際數值和宋PLUS差距不大,屬于一個水準級別,實際用車體驗過程中,除了寬度和高度有40mm/68mm的差距,軸距和車長區別不大。
續航里程:風云T9
兩款車都是插混車型,宋PLUS是1.5L/110馬力四缸發動機+E-CVT無級變速箱的組合,WLTC純電續航55km。最低荷電油耗百公里5.4L,結合60L的油箱來推算,宋PLUS的綜合續航里程在1166km左右。
我們再來看看風云T9,1.5T/156馬力四缸發動機+1擋DHT變速箱,WLTC純電續航100km,油箱容積大一些,達到了70L,綜合續航能達到1400km左右,相比之下,風云T9優勢更明顯一些。
軟件系統和配置:風云T9
風云T9搭載了高通驍龍8155芯片,帶聲紋識別功能。15.6英寸2.5K中控屏,支持Carplay和Carlife,帶sony音響,而且加3k可以增加50W手機無線充電、感應電動尾門、360°高清全景影像、透明底盤配置,3k物有所值,帶來更便捷智能化的用車體驗。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都說買車,買新不買舊,目前來看,在產品生命周期層面,以及配置搭載新穎程度來看,風云T9后來者優勢還算明顯。不過宋PLUS肯定不久之后會迎來動力系統上的更新,比如DM-i5.0系統上車,到時候借由改款也會有配置的提升和改變。
附加項:宋PLUS
第二排座椅支持靠背調節,這一點對于乘坐體驗的提升還是有明顯作用的。并且有單色氛圍燈,還有車載空氣凈化器和空氣質量檢測,這些風云T9沒有搭載。
外觀:各有千秋
外觀設計層面,只能說各有千秋,都很有個人風格,各花入各眼。
顏值本來就是國產車的強項,風云T9設計更傾向于燃油車,整體外觀大氣協調,貫穿腰線立體分明,沒有采用溜背造型設計,保證后排頭部空間表現。前臉也采用了全新設計語言,封閉式格柵,加入不規則線條點綴,整車看上去既有辨識度,也有力量感,穩重大氣時尚耐看。
宋PLUS并入了海洋網之后,整體風格就更加運動個性化,前臉更有張力,同樣是封閉式造型,配合貫穿分段式腰線和發動機艙隆起的線條,整體視覺效果也很出色,凸顯年輕時尚運動氣息。
內飾:風云T9
內飾要投給風云T9一票,尤其是風云T9的淺色內飾版本,因為屏幕尺寸更大,以及擋桿區設計更加合理規整,看上去更有質感和檔次感,環抱式布局,層次感豐富,不同材質的搭載和運用,對于氛圍感營造和提升也有明顯效果,門板和把手等細節處理也算出色,令人感到驚喜。
宋PLUS不是說不好,至少宋PLUS在同級別車型中已經算遙遙領先,尤其是整體的視覺效果和檔次感,已經是媲美合資20萬+級別車型了,只不過顯然風云T9有產品生命周期的優勢加持,更大氣協調一些。
版本選擇多樣性:風云T9
比起來,風云T9雖然都是不到兩米八的軸距,但是它提供了7座版本選擇,相比之下宋PLUS就只有5座布局,版本選擇多樣性層面,風云T9有優勢。不過從乘坐舒適度來看,這個軸距第三排肯定是談不上舒適性,只能說夠用,應急。不過對多口之家來說,也多了一個不一樣的選擇。
品牌影響力:宋PLUS
雖然奇瑞有技術宅稱號,鯤鵬CD-M系統也是備受好評,穩定可靠性值得信賴。但是從市場影響力來看,比亞迪品牌要比奇瑞更出色一些,年銷三百萬在新能源市場,和奇瑞品牌顯然不是一個體量和級別,所以注重品牌的,還是首選宋PLUS。
綜上所述,兩款車都是很有實力和代表性的產品,奇瑞風云T9綜合產品力表現是遠超預期的。只不過上述9項對比中,風云T9有6項優勢,注重這六點的,可以考慮風云T9。看重品牌和后續保值率等層面的,宋PLUS更穩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