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懂車帝的30款熱門車型碰撞測試成功登上熱搜,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風波。測試項目一共有三個,分別為40%重疊正面偏置碰撞、70%重疊高速追尾、30%重疊鉆撞卡車,對應的測試車速分別為64km/h、80km/h和56km/h。如果說前兩個項目還算常規,那第三個項目絕對算是“別出心裁”,導致參與測試的車輛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寥寥幾款車型的表現還算說得過去。

以56km/h的車速30%重疊鉆撞卡車,幾乎是一個地獄級的測試項目,許多百萬級的豪車,諸如路虎攬勝、奔馳大G都沒能通過,在測試中出現了A柱斷裂的情況,路虎攬勝甚至連B柱也發生了彎折,不僅副駕難以存活,就連坐在副駕后方的乘客也是性命堪憂。這樣的測試結果,買路虎的和造路虎的看了都得沉默。

在這樣一項堪稱嚴苛的測試中,只有特斯拉Model 3、沃爾沃S60、北京現代伊蘭特等少數幾款轎車的副駕大概率能夠存活,而路虎攬勝、理想L6、問界M7等幾款SUV車型的副駕幾乎當場死亡。這樣的測試結果自然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有網友認為轎車低矮的車身在鉆撞卡車項目中本身就占有優勢,車頭可以通過撞擊卡車車輪承擔一部分沖擊力;也有網友認為道路上的交通事故本身就是意外,沒有選擇的機會,所以懂車帝的測試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大多數網友的討論都沒有脫離碰撞本身或者某些車型的具體表現,也有網友另辟蹊徑,表示懂車帝此次碰撞測試的最大意義就是告誡所有司機遠離大貨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懂車帝可能又干了一件推進行業進步的事情。去年的AEB測試引發了何小鵬和余承東的隔空互懟,間接促進了各大品牌對AEB性能的提升,有些品牌甚至可以做到對人、對車120km/h的時速下自動剎停,這在以前非常少見。

此次的30%重疊鉆撞卡車測試,可以說讓絕大多數車企下不來臺,宣傳時大肆宣揚的潛艇級熱成型鋼、超高強度鋼,在實戰中不堪一擊。很多消費者甚至車企簡單的把安全理解為氣囊數量和熱成型鋼占比等可以量化的數字,但其實在無法用數字表達的地方才更見功力,比如安全結構的設計。在30%重疊鉆撞卡車測試中表現差的車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前防撞梁、縱梁幾乎沒有參與吸能,所有的沖擊都讓A柱去扛,直接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好的安全結構比強調熱成型鋼占比更重要,吉利帝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30%重疊鉆撞卡車測試中,售價只有5萬多的吉利帝豪雖然A柱受力變形,但卻沒有斷裂,副駕駛乘員艙還留有一定生存空間,副駕的生還可能比貴它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車型還要高。當然,這里面還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參數就是測試車輛自身的重量以及卡車防鉆入裝置的可靠性。

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是很多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就已經學習過的內容,所以這場測試中許多新能源車型和百萬級豪車表現凄慘,比如整備質量2.7噸左右的路虎攬勝和整備質量接近2.4噸的問界M7表現幾乎墊底,不僅A柱被撅折,甚至B柱也沒能頂住,一直撞到C柱才停下。這也打碎了很多人的豪車濾鏡:原來在一些特定的碰撞測試中,豪車表現還不如十幾萬的普通車。

主編點評
不過話說回來,在日常大多數事故中,更大、更重的豪車還是要占據一些優勢的,尤其是面對更小、更輕的轎車,幾乎是“碾壓局”。其實對于任何汽車來說,沒有絕對的安全和不安全,任何的安全都是相對的,即便是被稱為“公路王者”的大貨車,在一些事故中也會出現人員傷亡,所以良好的駕駛習慣和安全意識才是最重要的。這次的碰撞測試也提醒車企,不能光在劃了重點的考試內容上做文章,沒劃的部分也要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