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話題“iPhone17被曝機身褪色”迅速引爆網絡,多位用戶曬出圖片顯示新機在使用后竟褪成了粉色。
這一現象不僅暴露了蘋果在產品設計上的潛在缺陷,更與庫克近期在上海高調宣傳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卻遲遲無法登陸中國市場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
一邊是硬件質量的“褪色”,一邊是軟件生態的“卡殼”,蘋果正面臨一場多線作戰的危機。
這也意味著,即使iPhone17系列的銷量很高,卻依舊有很大的發展壓力,想進一步的發力,將會非常困難。

需要了解,自iPhone17 Pro系列上市以來,其鋁合金一體化機身設計被譽為“蘋果近年來最大變化”。
中框與相機凸臺一體成型,背部嵌入超瓷晶玻璃,整體外觀簡潔高級!然而正是這一設計,成了褪色問題的根源。
據悉,iPhone17 Pro系列采用的7系鋁合金含鋅量較高,但氧化膜厚度和封閉程度不足,導致染料從膜孔中脫落。
用工程師的話說,“劃痕+褪色無法避免”,這種材質在硬度上遠不如前代采用的鈦金屬,甚至有用戶反映,使用無塵貼膜工具時,鋁合金邊框直接被劃傷。

而根據網友的反饋來看,新機的褪色問題主要集中在星宇橙色,其他深色系也可能存在類似風險。
筆者覺得,大家還是“戴個保護殼小心使用”,雖然是對蘋果“高端設計”的諷刺,但起碼可以保護更好的體驗。
說實話,近年來蘋果從“信號門”“電池門”到“褪色門”,硬件品控問題頻發,正在消耗用戶長期積累的信任。
如果一直都沒有解決問題的話,那么iPhone17 Pro系列的第二波熱度,可能會隨著這個問題,逐漸降低。

關鍵當硬件問題發酵之時,蘋果軟件生態的推進同樣舉步維艱。
庫克在上海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Apple Intelligence“正努力進入中國市場”,但這句話背后,是長達數年的博弈與等待。
而Apple Intelligence國行版遲遲無法落地,主要受限于兩大因素!
第一,蘋果需要確保AI服務符合數據安全與內容審查要求,如何平衡本地化與蘋果的全球標準,成為核心難題。
第二,美國政府擔憂蘋果與中企合作會導致“先進技術”外流,進一步拖慢了審批進程。

不得不說,從iOS 18.6到如今的iOS 26,多個版本更新均未解決這一問題。
庫克稱“人工智能可以救人性命”,但現實是,這項技術連進入中國市場的“準生證”都拿不到。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Apple Intelligence最終通過第三方服務落地,其體驗能否與蘋果原生生態無縫融合?用戶是否會接受一個“百度內核”的Siri?
這些問題不僅關乎技術,更關乎品牌調性與用戶習慣,蘋果若處理不當,可能陷入“本土化不足”或“體驗割裂”的泥潭。

說到這里,對用戶而言,iPhone的吸引力從來不只是硬件或軟件的單方面優勢,而是整體體驗。
褪色問題損傷的是外觀體驗,AI缺失影響的是智能體驗,如果蘋果無法在這兩方面給出解決方案,用戶可能會用腳投票。
而且針對褪色,蘋果尚未官方回應,但若效仿此前“電池門”的維修計劃,推出換色服務或材質升級,或可緩解危機。
而AI入華則需要更高層面的談判與妥協,然而這些舉措都需要時間,而市場留給蘋果的時間并不寬裕。

總之,蘋果一直以高端、可靠著稱,但若連“顏色保持”這種基礎問題都解決不了,還如何說服用戶為其溢價買單!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蘋果iPhone如今的表現有什么想表達的嗎?歡迎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