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25(第六屆)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大會上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對《報告》進行了發布與解讀。
張曉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強化工作部署,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并于8月出臺《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同時,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相繼出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及相關領域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報告》基于“用戶普及-產業發展-典型應用-發展環境”的總體框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用戶使用情況、產業應用情況、政策制定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力求為政府部門、國內外行業機構、專家學者和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我國乃至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現狀提供參考。

《報告》展現了當前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發展全景。一是用戶規模顯著增長。截至2025年6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達5.15億人,較2024年12月增長2.66億人,實現翻一番;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達36.5%,較2024年12月提升18.8個百分點。二是邏輯推理能力顯著提升。隨著技術日趨成熟,用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各類實際應用場景中更加看重人工智能對復雜任務的處理效果,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邏輯推理能力顯著提升,模型參數規模不斷擴大、模型架構設計持續優化、數據質量有所提升。三是多模態能力跨越式發展。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其在處理多模態數據時的理解、生成和跨模態協調能力也得到顯著增強。國產生成模型不僅在語義響應、動態質量、畫面美學等方面的生成效果顯著提升,還能理解用戶提供的圖片、視頻等多模態參考信息,從而強化模型對作者創意的理解能力。四是模型推理成本顯著降低。模型推理成本的顯著降低成為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商業化的重要因素。以相關模型為例,其產品系統推理成本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間下降超過280倍。五是輕量模型成為趨勢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在不斷提升主力模型性能的同時,也積極推出輕量模型,滿足用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需求。無論是國內廠商還是海外廠商,都積極發布輕量模型,為用戶提供低成本、易部署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