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安徽淮北的李先生,背包上路,從安徽跑到河南,目標只一個,找到27年前的初戀,還錢,了結心結?
故事不復雜,1991年認識,男23女25,她叫小馬,離異帶娃,在同一個崗位,一起上班,一起吃飯,一起值班,久了就動心,交往差不多八年。年輕人談戀愛不怕遠,怕家里不同意,后來家里出狀況,李先生說父親查出癌癥,家里讓他找個本地的,在身邊照顧,兩人沒吵沒鬧,握手分手,各自回歸生活,重新組建家庭。
時間跳到2001年,他獨自創(chuàng)業(yè),缺錢,項目要推,資金斷檔,怎么辦,打給小馬,試試嗎。對方沒猶豫,直接轉了一萬元,當年一萬元什么概念,工資普遍不高,很多人還在為幾百塊發(fā)愁,這錢就是救命,雪中送炭,換誰不記一輩子。
兩年后,生意起色慢慢有了,結果呢,一次意外丟手機,所有號碼清零,小馬的聯系方式也沒了,錯過一條線,錯過很多年。這事他一直記著,心里像卡著一根刺,想找到她,把錢還她,也想問一句,過得好嗎?
有人問,這么久了,何必呢,一萬塊不算多吧。可在他心里,恩要還,情要謝,這趟得跑一趟。更巧的是,現任妻子不攔,她說支持他,不吃醋,找到人,把錢還了,干干凈凈,挺直接。
線索不多也不算少,他記得小馬父親當年在平頂山十二礦工作,家在平頂山市東工人鎮(zhèn),她有弟弟妹妹,這些都是舊地址,舊人名。再去看那片地方,棚戶區(qū)不見了,起了小高樓,路變了,門牌換了,人走散了,找人難不難,難。
后來他們跟著社區(qū)工作人員排查,走訪,問鄰里,翻舊檔,遺憾,多次打聽沒下落,據稱時間太久,對方可能早搬走了,電話沒了,人也成了遠方。李先生有點失落,站在街口發(fā)呆,這種感覺誰懂。
小莉幫忙在旁邊打氣,她的意思也很樸素,只要有決心,就沒有找不到的人。聽起來像雞湯,可有時候人就靠這幾句話續(xù)力,你說不是嗎?
這段感情,有愛有散,有恩有還,說到底,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體面和尊重。一萬元,在當年像一棵樹,給他遮了雨,現在他想把這棵樹還回去,或者,至少把欠的那句謝謝說出來,錢能還清,心能放下嗎?
有人擔心,找初戀,家庭會不會起波瀾,妻子會不會介意。但這家人態(tài)度挺平靜,支持,理解,少點猜忌,多點信任,是不是更難得?
也有人問,還找不找,還能不能找到。答案未必現在有,人海茫茫,路還長,消息可能隨時冒出來,舊友可能在另一個城市安穩(wěn)生活,也可能就在不遠的小區(qū)里轉角。
愿每一份善意都不被遺忘,愿每一份欠下的謝意,都找到出口。故事沒完,路還在走,下一次更新,會不會就是好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