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獲悉,據第三方市場報告最新數據統計,2025年1-9月,金融行業大模型中標項目數量達358個,較2024年全年激增170%,披露金額規模達9.55億元,同比增長近三倍。在這一快速成長的市場中,百度智能云憑借其在技術、生態與場景融合方面的綜合能力,中標數量位居行業第一,成為推動金融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行業對大模型的投入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態勢。盡管項目金額中位數略有回落,但項目數量連續多個季度創出新高,反映出金融機構對大模型技術從“試點探索”邁向“規模化部署”的明顯趨勢。在這一高速增長的市場中,百度智能云成為中標數量最高的服務商。據公開資料顯示,其在銀行、保險、證券等多類金融機構中均有所覆蓋,項目包含從底層算力、大模型平臺到上層智能應用的全鏈條環節。
算力方面,百度智能云與招商銀行正基于昆侖芯P800開展算力合作,為招行多個核心業務場景落地大模型應用提供全面支撐。昆侖芯P800不僅性能卓越,更易于部署。據項目實測,其僅需32臺服務器即可完成千億參數模型的全參數訓練,可快速提升多模態數據分析、智能客服、代碼助手等場景的應用效能,部分多模態模型推理性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智能體應用方面,今年4月,百度智能云與興業銀行聯合發布“金融智能體聯盟籌備啟動計劃”。雙方將以發布的兩項技術作為核心支撐,在智能體中臺、大模型應用等領域展開深化合作,并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構建開放協同的金融智能體生態。
“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落地仍處于早期階段,”一位行業觀察者指出,“未來真正的領先者,一定是那些既能提供穩定可靠的技術底座,又懂業務、能陪伴機構共同成長的廠商”。分析認為,百度智能云之所以能夠快速占據市場高地,離不開其差異化優勢的支撐。首先是其全棧的AI技術布局。 在金融這類對安全性、合規性要求極高的行業,擁有自主技術路線和可控供應鏈成為關鍵競爭力。百度智能云構建了從芯片、框架、模型到應用的四層架構。
在芯片層,百度智能云實現了國產AI芯片的重大突破。今年4月,百度成功點亮國內首個全自研三萬卡昆侖芯集群,并推出昆侖芯超節點,標志著百度AI基礎設施進入性能領先的新階段。
算力平臺層,百舸AI計算平臺,可以從資源準備、模型開發、模型訓練到模型部署各個維度,滿足企業大模型落地“快穩省”的要求。
模型服務層,百度千帆提供覆蓋模型調用、模型開發、應用開發到數據智能的全流程、一站式AI服務。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千帆在Agent開發工具鏈上,還支持調用百度獨有AI搜索組件。
應用層,百度智能云在8月推出全球首批數字員工。此外,百度智能云還對外發布了智能客服客悅、多模態視覺管理平臺一見等通用應用產品,以及結合行業Know-How開發出的一系列行業智能體。
其次,百度智能云還基于行業知識與場景融合推出多個面向金融等垂直場景的專精模型,其在與多家金融機構的合作中,實現了模型與業務數據、工作流程的深度融合,體現出較強的行業落地能力。
截至目前,百度智能云已服務800+金融機構,覆蓋100%系統重要性銀行,成為中國金融行業的首選合作伙伴。
多年持續的積累,讓百度智能云在AI云賽道持續保持領先地位。在今年8月IDC發布的《中國AI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中,百度智能云便以24.6%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連續六年、累計十次蟬聯中國AI公有云市場冠軍。多份權威報告亦顯示,百度智能云在 AI云整體競爭中保持穩固領先。
隨著第四季度各類機構繼續加碼AI預算,金融大模型市場有望迎來又一輪增長。對百度智能云等頭部AI云廠商而言,持續夯實技術優勢、拓展生態合作、深耕高價值場景,將是守住領先地位并參與下一階段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