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71322個、鋁罐15134個、啤酒瓶12777個、鐵罐4749個……合計103982個。”在中國銀行呼和浩特新城支行員工高偉的筆記本上,這串精確到個位的數字,記錄著他十年間的環保堅守 。這位被當地人稱作“大青山清道夫”的普通職員,用節假日的371次進山行動,為陰山山脈的綠水青山筑起了一道特殊屏障。
故事始于2015年10月的一次爬山之旅。當高偉走進呼和浩特小井溝景區,山間灌木叢中散落的飲料瓶與秋日美景格格不入,刺痛了他的心。“這么美的山,不該被垃圾糟蹋。”他當即蹲下身,把沿途垃圾盡數收進隨身袋子,這一撿,便延續了十個春秋。
銀行工作培養的嚴謹習慣,讓高偉把撿垃圾變成了“精細化工程”。每次進山,他都帶著蛇皮袋,沒有固定路線,卻有清晰目標:“每年一萬個瓶子,或一萬根燒烤簽,或三五百斤其他垃圾。”這種“做減法”的小目標,讓看似枯燥的堅持變得具體可行。從上午11點到下午4點,五個小時的山路跋涉后,袋子里總會裝滿分類好的垃圾——就像10月25日那次,327個塑料瓶、33個易拉罐、5個啤酒瓶和17.87斤雜物,是他又一次的“工作成果” 。
這份堅持起初并不被理解。妻子王麗芬起初抱怨:“一個人進山不安全,車里全是垃圾味,別人還說閑話。”但高偉沒停下腳步,十年如一日的執著終究打動了家人。近兩年妻子退休后,索性成了他的“戰友”,夫妻倆的足跡遍布呼和浩特方圓100公里的山林,甚至在山西長城遺址都留下過撿垃圾的身影 。
在高偉看來,撿垃圾不只是清理環境,更是傳遞理念。他把賣廢品攢下的8000余元全部捐贈,還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鏡頭里,垃圾卡在樹叢、扎進土坡的畫面,與滿山秋色形成強烈對比。“不用喊口號,讓大家親眼看看美景被破壞的樣子,比什么都管用。”他說 。
如今,高偉搭建的義務撿垃圾群組已有了凝聚力,每次號召都能吸引十余人至百余人參與。十年間,他累計撿出21600多斤垃圾,其中包括116100根燒烤簽和3894.94斤其他雜物,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次彎腰起身的堅持。
當被問起還要撿多久,高偉笑著回應:“只要還有人亂丟,我就繼續撿。”這位銀行職員用最樸素的行動證明,環保從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日復一日的微小堅持。他的身影早已融入大青山的四季,提醒著每一位踏足山林的人:真正的熱愛,是讓美景保持本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