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1-2025 看報紙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12156892號
35歲,禁止入住。
看到一家青旅掛出這牌子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這老板是不是瘋了?
后來想想,他可能不是瘋了,是怕了。
開門做生意,最怕的就是“麻煩”。而一個超過35歲、還愿意擠在八人間里上下鋪的“大齡青年”,在某些老板眼里,大概就是“麻煩”的同義詞。可能打呼嚕聲特別大,可能作息跟年輕人完全錯開,也可能,只是看起來就沒那么“好管理”。
用年齡一刀切,多省事。
只是這塊牌子,像一記耳光,打在了很多人的青春記憶上。
我記得梁月,那個最早把青旅文化帶進國內的背包客。她說,青年旅舍的核心是“通過旅舍服務,鼓勵世界各國青少年,尤其是那些條件有限的,認識和關心大自然,發(fā)現(xiàn)和領略各地城市的人文和歷史遺產”。
多好的一段話。關心自然,領略人文,認識世界。
這里面,可沒一個字提到“年齡”。
我還知道一個叫尹小海的老炮兒,零幾年就在麗江開客棧了。他搞過一個活動,叫“用一個故事?lián)Q一晚住宿”。他說,青旅賣的不是床,是相遇。當一個老板開始嫌客人麻煩的時候,他的旅舍就已經死了。
現(xiàn)在看來,好多青旅,真的已經“死”了。
它們沒死在物理空間上,還開著,燈也亮著。但靈魂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