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的生意搶到了“雙十一”的地盤上。
10月24日,電商平臺的“雙十一”首輪大促暫告一段落,淘寶天貓、京東相繼發布戰報,天貓宣布開賣首小時80個品牌成交額破億,京東超5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超300%。
主陣地之外,即時零售的激烈戰事已悄然拉開。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閃購業務首次參戰 “雙十一”,10月15日大促首日,3C 數碼、個護、服飾等核心行業品牌成交額同比漲超 290%。另一邊,美團、京東也沒停下腳步,把即時零售作為“第二戰場”。
這場即時零售“閃電戰”里,渴求增長的商家是否會加快腳步入局?消費者的注意力,是否在從傳統電商平臺向閃購等平臺轉移?而要撐起這波需求,配送系統又該如何保障高效履約不掉隊?
今年“雙十一”,正是檢驗這一切的練兵場。
即時零售成“第二戰場”
“在淘寶閃購提前交作業了”“屈臣氏最優惠的價格居然在美團”……這個“雙十一”,即時零售竟成為主角之一。
時代財經注意到,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剁手黨”開始在美團、淘寶閃購上算起了賬。
一位浙江消費者在各大平臺間拉表比價后,最終選擇在某平臺的絲芙蘭門店下單,花1400余元購入雅詩蘭黛三款護膚品。“外賣馬上到手了,高效完成購物。”其提到,這次購物不用湊滿減、算優惠,折扣簡單明了,同時其購入的產品保質期基本能覆蓋到2028年,“以往在電商購物時,偶爾會碰到‘清庫存’的商品”。
對于眼下各平臺的即時零售活動,數位受訪消費者感受幾乎一致,即折扣力度大、品類豐富。
如在3C品類上,近期多個手機品牌推出新品,各大平臺幾乎都在抓住這波新品熱。廣州一位消費者告訴時代財經,其10月22日在美團閃購下單了vivo X300(12+512GB 版),疊加國家補貼和平臺補貼后僅4489元。
今年,各大電商巨頭對即時零售板塊的投入持續加碼。
淘寶閃購自4月底上線以來,加碼“籠絡”商家,截至10月15日,已有37000個品牌、超過40萬家品牌線下門店接入淘寶閃購,覆蓋數碼家電、美妝個護、家居生活等各個領域。
美團同樣在“雙十一”大促期間拉攏了多家品牌。
10月21日,鴻星爾克品牌門店啟動入駐美團閃購,美團方面對時代財經稱,預計截至今年底,鴻星爾克入駐美團閃購門店數將擴展至約4000家;此前一天,李寧品牌宣布與美團閃購達成合作,全國近千家門店入駐。
近日,京東亦提及京東本地生活將首次聯合超300萬餐飲、即時零售及酒旅商家參與“雙十一”,涵蓋吃喝玩樂、居家出游各個方面。
品牌加速入局,運動服飾扎堆試水
平臺的即時零售激戰中,品牌商家是關鍵供給。
“我們預計淘寶閃購會成為品牌接下來生意增長重要的新增量。12-18個月之內,品牌越早布局,越早提升這方面的認知,就越早能搶到這方面的紅利。”近期,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淘寶平臺總裁處端在一場交流會上稱。
另據時代財經獲悉,今年“雙十一”大促前夕,某電商平臺高層密集走訪服飾、3C領域的多家頭部品牌商家,并與各品牌CEO直接展開對談,以敲定合作意向。
品牌亦在加速擁抱這一場浪潮。
其中,運動服飾品牌顯得尤為突出。下半年以來,安踏、361°、特步、蕉下等服飾品牌爭相將即時零售平臺作為渠道新高地。“我們曾困惑服裝如何與閃購結合,但確實看到了從30分鐘到2小時送達的需求在涌現。”李寧集團副總裁馮曄近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