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1-2025 看報紙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12156892號
張家界七星山的原始森林里,一桶泡面炸出了“荒野求生”的真面目!
93號選手楊雪因眼睛進異物退賽,剛踏出森林就捧著一桶泡面猛嗦,邊吃邊喊“太好吃了”,這一幕刷爆全網。誰能想到,這位在荒野里硬扛了幾十天、瘦了十八九斤的選手,退賽后最饞的不是山珍海味,竟是一桶普通泡面。而這場號稱“無外界補給”的40天極限挑戰,如今也只剩16人在堅持。
可別被“荒野求生”的名頭騙了!這根本不是靠野果、喝泉水硬扛的苦差事,而是一場“有劇本、有退路、能變現”的流量大戲。
圖片來源于極目新聞
先看看選手們的“生存裝備”有多豪華:決賽階段每人標配生存刀、兵工鏟、鋸子,還有200克鹽、行軍鍋,甚至能領4包白菜和蘿卜種子,在庇護所20米內種菜 。女選手更特殊,能額外拿到鉆木取火工具,衣物還能多帶保暖內衣和鞋子,完全不是“裸奔式求生”。說是極限挑戰,倒像帶著“新手大禮包”的戶外體驗營。
圖片來源于極目新聞
更有意思的是退賽選手的“幸福生活”。楊雪不是第一個退賽后“放飛自我”的,之前就有選手退賽后直奔火鍋店,而他們的收獲遠不止一頓美食。主辦方早就悄悄給選手對接了贊助,運動服飾、美妝產品樣樣有,甚至還有代言邀約,選手自己都不知情。也就是說,不管能不能撐到最后拿20萬冠軍獎金,只要能在鏡頭前刷足存在感,退賽照樣能賺得盆滿缽滿。
圖片來源于極目新聞
主辦方更是把“流量密碼”玩得明明白白。除了冠軍大獎,還設了10個粉絲互動獎,從“最佳庇護所”到“最受歡迎選手”,全靠直播間投票決定,擺明了就是鼓勵選手“搞事情、博眼球” 。更絕的是“周期任務獎”:堅持10天獎2000元,20天獎6000元,30天獎1萬元,要是中途退賽就沒獎,這不就是逼著選手“熬時長、賺流量”嗎?
以前看荒野求生,佩服的是選手在絕境中求生存的勇氣;現在看這場比賽,只剩滿屏的套路。真正的荒野生存,是為了活下去絞盡腦汁,而不是對著鏡頭表演“苦情戲”;真正的極限挑戰,是突破自我的極限,而不是盤算著“退賽后能接多少代言”。
圖片來源于極目新聞
那些還在森林里堅守的16名選手,或許有人是真的熱愛挑戰,但更多人恐怕是看透了規則——熬得越久,曝光越多,變現的機會就越大。當一桶泡面就能戳穿“荒野求生”的偽裝,當退賽比奪冠還能賺流量,這樣的比賽,到底是考驗耐力,還是收割流量?
更諷刺的是,觀眾看得熱血沸騰,為選手的堅持感動落淚,殊不知自己早就成了主辦方流量變現的“工具人”。景區靠賽事打響名氣,品牌靠選手收割粉絲,選手靠曝光賺得代言,只有觀眾還在傻傻以為,自己看的是一場純粹的極限挑戰。
圖片來源于極目新聞
當荒野求生變成“流量生意”,當極限挑戰淪為“劇本表演”,這樣的比賽,你還會為它買單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