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4月份車市的平淡,五一黃金周,車市迎來“大爆發”。
理想五一假期訂單量在2.3萬輛左右,鴻蒙智行假期五天訂單量1.1萬輛,僅五一期間,理想訂單量比鴻蒙智行高出2倍還多;特斯拉有回暖跡象,五一收獲1.5萬個訂單,同樣回暖的還有蔚來,假期訂單量超7000;小米進入平售期,五一新增訂單1.1萬輛左右,比亞迪延續勢頭,新增訂單近8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燃油車品牌,五一也有不錯的表現。東風日產官方消息,五一假期共收獲近2.2萬個新車訂單,一汽豐田新增訂單1.3萬個,一汽大眾2.5萬個。
多方面刺激帶動汽車市場,五一車市爆發也說明了,在新車扎堆,各車企權益,以舊換新的刺激下,車市好勢頭或會持續下去。
理想L6“翻天”,特斯拉重回正軌,蔚來有驚喜
除比亞迪外,五一期間最出風頭的就是理想了。
理想憑借L6的爆單,五一期間收獲2.3萬個訂單,僅L6一款車,訂單量就在2萬以上。原因是,理想L6的首銷權益截止日期是5月5日,在此之前訂車的用戶,能享受價值2萬元的購車權益,包括5000定金抵扣1萬元購車款,1萬元特殊顏色或21英寸輪轂,以及價值5000元的7kW交流充電樁及安裝服務。5月5日后,理想L6購車權益退坡,特殊顏色或輪轂的選裝基金由1萬元減少到5000元

只因5000元權益退坡,理想在5月5日當天,收獲了超1萬個理想L6訂單,可見新能源車購車權益對銷量影響之大,與特斯拉3月底宣布漲價前的效果類似。
理想的競爭對手,鴻蒙智行,五一收獲1.1萬個訂單。單車表現上看,新問界M5和4月份重新上市的智界S7成主銷車型。剛剛陷入輿論風波的問界M7,表現相對沉寂。問界M9雖然4月份交付量破萬,但鴻蒙智行五一暢銷車型中,并沒有M9。

特斯拉重回正軌,并不意外。近一個月內特斯拉新聞不斷,從宣布8月份發布robotaxi開始,到平價車Model 2曝出,再到特斯拉全球降價,以及“王炸”級消息,FSD即將落地中國,特斯拉關注度正在回升,用戶對其產品信心增加,也就不難理解特斯拉回暖的跡象了。
令人驚訝的是,蔚來五一期間訂單量超過7000,達到其4月份銷量的一半。蔚來爆單的原因,繼4月份推出10億元油車置換補貼后,五月份又推出“0首付”和2萬元“以舊換新”專屬補貼,再疊加此前推出的新BaaS方案,以ET5為例,采用電池租賃方式購車,最低僅22.8萬元就能購得新車,蔚來再努努力,還未等樂道進入車市,蔚來品牌率先打開20萬級市場了。

五一車市爆發,主要原因在于,新車扎堆上市,各家新能源車企給予不錯的購車權益,以及以舊換新政策的跟進。購車權益上,上面介紹了理想L6,再看其直接競爭對手新問界M5,目前給出了下定即享3.7萬元購車權益禮包,包括2萬元城市NOA智駕包、1.2萬元選配包、3000元購車優惠以及2000元前風擋隔熱膜。再加上北京上海地區1萬元的購車補貼,廣州地區4000元到9000元不等的補貼,一線城市購買新問界M5,綜合優惠權益接近5萬元。
也就是說,理想和鴻蒙智行都是靠新車加持和優惠權益,疊出雙層BUFF迎來爆發,特斯拉依靠利好政策和品牌力回暖,小米進入平銷期,未來就看產能如何爬坡,蔚來各種權益疊加后,還是有一定的殺傷力。
五一過后,優惠權益+新車等于銷量這件事,還得加上個品牌力
不難發現,新能源車,也在向品牌化發展。
即使在技術路徑和產品配置、用料上,出現了高度同質化,但新能源產品品牌力需求,正向著燃油車靠攏。

原因在于,新能源車企為品牌打上的標簽,正在起到作用。比如我們探訪多家鴻蒙智行經銷商,銷售統一話術都是,想買智駕新能源車,華為是首選,如果不在乎智駕,可以考慮其他品牌車型。探訪理想直營店也同樣,為家庭準備的大空間車型,當然繞不過理想汽車。特斯拉銷售的表述就是,電動車技術層面,沒有比特斯拉更穩定的。
也就是說,新能源車企的品牌力效應,正影響著用戶的購車選擇,這與此前用戶僅通過產品配置和價格來對比車型的邏輯,不太一致。典型的案例是,定位中型SUV的零跑C16,滿配不到20萬的售價,相比競品理想L6,價格相差5萬以上,但受眾群體卻不一樣。也就是說,即使零跑C16配置拉滿,在品牌力的加持下,理想L6更受用戶追捧。

此外,技術、產品更迭速度,也是決定新能源車企能否一直保持市場新鮮度的重要因素。比如五一期間的理想和鴻蒙智行,雖然理想L9有回升趨勢,但理想L8和L7嚴重遇冷,取而代之的全是理想L6,理想此前為幾款車規劃的月銷計劃,如L9月銷過萬,L8和L7過1.5萬,L6過2萬的計劃,現實卻是,L6吞噬了L7、L8和L9的銷量。
鴻蒙智行同樣如此,新問界M7煥新時,訂單節節攀升,問界M9發布時,訂單增速能與問界M7抗衡,而新問界M5發布后,問界M7四月份交付量就出現明顯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問界M9加速交付和新問界M5的訂單增加。

新能源車企最后拼的就是產能了。小米SU7發布之初,就表示其幾天的訂單量已經覆蓋了2024年全年的產能計劃,如果不想辦法有效提升產能,小米SU7后面所面臨的問題,或許就要跟當時的智界S7一樣了。翻看一些汽車投訴平臺,目前關于新能源車的投訴案例,兩項較為集中的投訴,一是價格變動太快,二就是交付不及時的問題。
理想能在2023年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產能爬坡非常絲滑。問界能一下沖上新能源車企頭部位置,除了華為智駕賦能外,幾個獨立工廠給予的產能優勢,也是一大原因。
結語:
大部分主流車企假期都爆單了,但并不是對誰都能說一句“干的漂亮”。如果在車市大趨勢向好的情況下,就要看各家之間的對比了。相對于自身而言,理想、特斯拉等車企可以用回暖來形容,鴻蒙智行等,相對此前的訂單表現,這個假期并不算特別出彩。
銷量好壞,看權益政策+新產品外,還要加上品牌力和交付能力了,以后對新能源車企的綜合要求會越來越高,搶市場,不是單靠降價和營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