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代汽車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尹同躍、李書福等第一代自主品牌汽車人的使命,就是將自主品牌打入大眾市場,與合資車企形成掎角之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自主品牌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如今,中國品牌汽車不僅已經在國內的主場完成了對合資品牌市場份額的超越,在海外諸多市場中也在飛速進步,取得令人驚艷的成績。
然而,這卻并不意味著這代汽車人的使命就此結束了。尤其是對于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而言,打造高端品牌的執念終于在此時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機遇時刻。2024年1-4月,奇瑞汽車總銷量突破71萬輛,同比增長55.7%,在整個集團的推力下,星途品牌1-4月銷量也實現了同比增長28%。
更重要的是,截至5月9日24點,星紀元 ET累計訂單量達到22000輛,已顯露出爆款之相。
從1984年職業生涯第一站進入一汽紅旗開始,尹同躍等待這個親手打造的高端爆款車型已經整整40年。而在一款產品、一個品牌走向成功的背后,尹同躍和奇瑞對于高端的思考也迎來了質的轉變。
星紀元,從“坑”里爬了出來
尹同躍自嘲的“笨蛋的奇瑞”,在高端品牌的打造上并不是一句凡爾賽發言。無論是星途還是星紀元,都沒有拿到過“一炮而紅”的幸運劇本。
事實上,在星紀元ET上市前四個月,星紀元ES的上市還被外界看做是奇瑞的又一次沖高失敗:在十幾款新車的“前后夾擊”下,星紀元ES盡管有著不俗的產品力,但還是在聲量上敗下陣來,并未取得預期的成績。
然而,令誰也沒想到的是,奇瑞能夠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完成“逆襲”。
在這戲劇性的轉變中,尹同躍的歸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ES上市的時候,我認為上市十幾款車不是主要原因,實際上(任何時候)上車都很密集。”不向外找借口,而是迅速對內進行調整反思后,奇瑞迅速做了兩件事:“一個讓高總直接分管星紀元高端品牌,直接讓研發老大分管高端品牌這個銷售。第二個,這四個月當中,我們也有上新人,他們現在的思維方式已經從傳統的油車有了轉化。”
對于這次失敗的內部反思和調整,成為了星紀元品牌迅速成長的催化劑。對此,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星途營銷中心總經理黃招根給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以前是站在岸上看別人游泳,在岸上也練了很多,跳到水里馬上嗆住了,別人的坑我們還要踩,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很快的從坑里爬起來,跑得比別人更快。”
在經營團隊迅速擺脫燃油車思維、研發高管主導坐鎮星途事業部兩大根本舉措落地后,星紀元也迅速在營銷層面上“開竅”了,用黃招根的話來說,“做到星紀元這個級別的產品,我們可能面對的友商都是蔚小理、華為、小米這樣的科技公司,怎么樣能夠達到極致的流量(是關鍵)。”
因此,在星紀元ET產品落地的階段,奇瑞開啟了一系列讓人眼前一亮的營銷策略,包括董事長尹同躍親身參與產品交付、長測直播以及星紀元ET創紀錄的2141km續航挑戰、31.9米高空跌落等,但又不僅限于此。
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尹同躍已經將其個人的形象和“人設”與星紀元深度綁定。這無疑是一步險棋,但也取得了更高的收益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對于“理工男”尹同躍來說,即使是流量營銷這件事,也要拿出負責到底的態度:“以后可能就是招根這邊所有的活動我都要參加,他不請我我也要參加。”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尹同躍的直播和參與并不是星途曇花一現的營銷手段,而是將融入品牌長期戰略的舉措。
從這一點中,外界已經可以看到尹同躍與奇瑞在星途這一品牌上所寄予的期望幾乎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
正如尹同躍所言,從條件還不成熟時就開始向上走的嘗試,到如今奇瑞的規模與實力都已經具備“做大事的能力”,這樣的機遇并不會時常出現。接下來,星紀元還將進一步提升產品落地速度,但同時保持自己的節奏。
此前計劃2026年上市的星紀元E08如今已經出現在了北京車展現場,而在專訪中,尹同躍對這款MPV給出的新回答是“爭取2025年底上市。”對于這一規劃,他給出的解釋是:“奇瑞的品牌戰略在品類創新上相對保守,我們希望別人把這個市場培育大了以后,我們殺進去,踩著別人的肩膀,我們可以做得比別人好。”
星途向上,奇瑞做大
尹同躍對于做高端品牌的抱負人盡皆知,這其中自然有著利潤上的考慮。在尹同躍看來,對于汽車從業者而言,高端品牌的高利潤率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誘惑:“奧迪在大眾集團,銷量與利潤的比重完全是反的,它的銷量可能是20%,利潤可能是80%。”
然而,對于整個奇瑞集團來說,星途存在的目的卻絕不僅僅是為了贏得更高的利潤。對此,尹同躍用“小土堆”和“金字塔”來進行比喻:“金字塔沒有塔尖的話就是一個小土堆,一個企業的領導人,要想做大還是做高,不做高做不了大,想大不做高就是小企業。”
而對于奇瑞集團這座金字塔來說,依靠星途進行“筑尖”也是整個集團做大做強的必選項。
因此,當下星途品牌的推進可以說是集結了奇瑞有史以來最多的能量,“我們用所有的精力把它往上推,推了以后可以帶動其他的品牌之間也往上走,也帶動奇瑞的其他品牌往上走,這是我想作為奇瑞公司未來戰略的一個主要的動機。”
而對于尹同躍來說,高端品牌當下的銷量不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標,但提到未來的銷量目標,他也毫不客氣的表示:“我的內心當中,100萬一年的銷量,是黃招根和金新的及格線(未來全球)。”
對于高端品牌的銷量期望以何為憑據?關于這一點,尹同躍所表現出的思維模式依舊充斥著“理工男”式的務實。歸根結底,他希望奇瑞能夠在規模效應下擁有更多資本進行研發:“汽車總歸還是一個規模強相關的行業,總體上還是要有各個規模,才能支持現在海量的研發費用的投入。”
面對當下愈發內卷的大環境,尹同躍也堅定表達了不在研發層面“節省”的決心:“花不出去錢實際上是對未來缺少想象力的,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我們現在也在拼命去做創新。”在他看來,只有當每個車企都有余力進行研發“向上走”,擁有自己的獨特技術優勢,內卷和價格戰也就自然“不攻自破”了。
而在星途星紀元的品牌聲量戰役取得初步勝利之后,尹同躍也對奇瑞未來的品牌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與華為等企業合作,尹同躍希望能有更“貼身”的機會來學習其他企業的長處,為奇瑞補強短板。“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也伴隨著自身的創新,希望用更短的時間和更高效的手段實現品牌的快速崛起,來完成奇瑞公司整體品牌群的架構。”
寫在最后:
在星紀元ET取得成功之后,奇瑞的高端化之路開始步入加速軌道,但奇瑞想要靠星途筑成金字塔尖,還要經歷更多考驗。好在,這一次“笨蛋的奇瑞”已經開始變得更加聰明,不再只是悶聲做產品,而是學會了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以此來打動志同道合的消費者。這一次,尹同躍真正等來了他渴望的歷史性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