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開年以來一輪輪的車市價格戰,卷得整個行業哀鴻遍野。價格戰的本質是供給過剩,而供給過剩的背后,則是嚴重的同質化。但是在皮卡市場,一種全新的產品形態和用戶體驗,卻給我們耳目一新之感。
它就是皮卡領域的全球首款增程電動皮卡——長安獵手。在2024重慶國際車展上,長安獵手帶來了全新的OTA升級版本:行業首發了高達22kW的外放電,并支持邊充邊放。以及首次在皮卡車型上,新增了雪地、沙地、泥地、蠕行、牽引、越野大師6大越野模式,讓它真正成為了一臺不僅帶大梁而且“小白”也能輕松應付各種復雜工況的智能硬派產品。
長安獵手的這次創新升級,背后有哪些考量?會引領整個皮卡行業發生哪些變化?近期《駕域AUTO》專訪了長安凱程副總經理、長安皮卡品牌事業部CTO 雷應鋒。
激活全新使用場景,提升皮卡實用屬性
皮卡要走入千家萬戶,最大的障礙是什么?在雷應鋒看來,其實是皮卡的工具屬性,在中國太過于深入人心。而商用和乘用最大的區別在于,“商用車一直以來迭代的速度比較慢,因為它核心還是一個工具場景策略”。
因為工具屬性強,加上保險、金融權、路權、二手殘值方面的問題,都限制了皮卡進入乘用市場主流。而要激活皮卡的需求,還是要靠加快迭代創新!“目前整個皮卡市場的存量來看,大約是70%偏向于工具型,30%偏向于生活型(偶爾還會當成工具車使用),在總盤子里可能有10%是純越野純玩的圈層用戶”。雷應鋒說。長安獵手這次的創新,就是從生產工具和生活屬性兩個維度,來開發用戶的使用場景,進一步激活皮卡市場。例如長安獵手這次推出的“超級移動發電站“——將外放電功率提升至全行業最高的22kW。
傳統的皮卡車,如何滿足戶外發電的需求?需要額外準備一臺柴油發電機(但是功率低、噪音大、污染大)。純電乘用車目前行業里最大能支持6.6kW外放電,滿足不了某些生產需求。而長安獵手則將外放電功率,一舉提升至22kW。這是什么概念?一個戶外電燒烤爐,在1.5kW-2.5kW之間,一臺長安獵手可以同時支持10臺電燒烤爐同時工作。除了滿足生活需求,也能契合各種生產場景。如果是魚塘養殖戶,停電了魚缺氧要死了怎么辦?如果是戶外工程檢修或者搶險救災作業,設備沒電干不了活特別是通訊設備、無人機沒電了怎么辦?一臺長安獵手就全部解決。
雷應鋒舉了一個例子:中國“飛手”這一行業,大概有16萬人,一個飛手基本上能養活一個家庭。飛手工作時需要無人機加一臺車,因為有戶外發電需求所以還需要一臺柴油發電機。但是這些用戶的痛點是,一是柴油機發電慢導致無人機續航短影響掙錢、二是購置成本高。但是通過長安獵手的專業改裝——植保無人機作業車,“經過測算,能讓他的購置成本會比之前裝備要便宜3000-5000元,(因為續航能力更強)大概一天能夠多掙300-400元”。
“我們所有的創新都來源于用戶,我們得讓用戶有些不一樣的內容。這次通過OTA升級給用戶帶來外放電達到22千瓦的超級充電站,它核心還是要解決用戶的痛點和體驗上的癢點”。雷應鋒說。
從技術上看,長安獵手為了保證充足的發電和供電能力,第一,用了增程車里最強悍的增程系統:藍鯨2.0T-GDI發動機+R100G發電機,發電機最高效率達97%。當增程器轉速在1750rpm時即可持續輸出功率30kW,滿足日常行駛同時兼顧低油耗。第二,在補能算法技術加持下,長安獵手在純電行駛中,電量最低可以到8%才啟動充電,而市面上絕大部分車型都在15% - 18%,這7% - 10%的電量差值,3度電的續航可以讓車輛用電多跑15公里。
第三,則是此次“超級移動發電站”的升級,在怠速等全場景下都能實現邊充邊放,最大輸出22kW。也就是說此時發電機最大發電功率能達到22kW,供給用電設備后,再有多余的電就反充給電池。并非電池本身邊放邊充(事實上電池也無法邊放邊充),不會對電池的壽命造成任何影響。按照車輛設置,當電量低于50%時即可啟動自動發電,按照油電轉化,滿油滿電可以發227kWh的電。可以說一切都是來自于業內這套功率最大、效率一流的增程系統以及長安獵手裝備的大容量“金鐘罩”電池。
皮卡越野化智能化,撬動乘用化
長安獵手此次OTA升級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在原有的經濟、運動、舒適、自定義四種駕駛模式基礎上,首次為四驅車型增加了雪地、沙地、泥地、蠕行、牽引、越野大師六大越野模式。
這么做的意義是什么?在雷應峰看來,首先要給用戶提供一種“常用常新”的體驗。“我自己也開車,OTA升級后整個車的體驗就煥然一新,不管是乘用還是商用的用戶,對這些都是非常渴望和需求的,皮卡用戶也不例外”。
第二,升級后的體驗,能切實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例如此次升級的“蠕行”模式(也就是低速下的定速巡航),“幫助用戶在上坡、下坡的時候,可以用較慢的速度來通過惡劣的環境。這是我們對場景進行了很多學習后開發出來的”。雷應峰說,“包括坦克掉頭,也是在蠕行模式支持下開發的”。試想一下,貨艙裝著幾百公斤的重物能夠以蠕行模式來應對各種惡劣道路,對駕駛者來說確實輕松了不少。
再例如“牽引”模式(也可以理解為拖車模式),長安獵手原本能拖拽2.5到3.5噸,對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拖車是個高難度的活甚至有一定危險性。長安獵手此次新增了“牽引”模式,就是為這個場景開發的。“它能夠帶來的變化就是,當拖其他車輛時,獵手的輪端制動力和分配力會更加均衡,它能夠自動控制前面4個輪的扭矩分配,來降低橫擺的頻率,達到穩定的狀態,這是個安全守護裝置。同時它也能夠把前車和后車的控制,能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通過電腦清楚知道后車發生了什么情況,這樣的話會更加安全。”雷應鋒表示。
此外長安獵手還針對車機進行了升級,新增了“朋友模式”——“第一日常用車,只用帶手機不用帶鑰匙,第二當別人要用車的時候,在APP上簡單操作,就可以遠程給朋友授權。就像我剛才想讓一個同事開我的車子,但是我只有一個手機,無法實現,但我們長安獵手可以實現”。
駕值觀
既然皮卡的工具屬性,在中國市場將長期成為主流。那么在工具屬性的基礎之上,做好對應場景的開發,以激活皮卡市場更多的消費潛力,顯然這就是長安皮卡正在做的。
“不管是來源于生產的需求,還是生活的需求,都對應的是某種工具屬性,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加速迭代場景,來響應用戶的需求”。雷應峰說,“OTA的本質就是響應關于場景的需求”。
在雷應鋒看來,長安皮卡的發展方向,就是要通過創造新場景、新需求,來激活市場尋找增量。“我們未來的長安皮卡,會隨著新能源、智能化和場景化需求這幾個要素疊加,以及生產關系的生態合作,希望能夠打開一些新的場景,給消費者帶來一些全新的視野”。
相比同質化內卷,長安獵手這種通過創新尋求新場景、新增量的打法,對整個皮卡行業的影響和引領,比卷價格、卷成本、卷配置,要有意義得多!在筆者看來,皮卡要走向主流市場走進千家萬戶,指望政策松綁帶來很大機會,希望是比較渺茫的。指望價格內卷能擴大市場容量,事實證明也是行不通的。只能靠皮卡企業自身不斷創新產品和體驗、不斷圍繞需求痛點開發擴大皮卡的使用場景,才有希望吸納更多的乘用車用戶加入皮卡陣營,這才是皮卡業更靠譜的一條發展之路。
在這條路上,我們看到長安皮卡和長安獵手,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