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冬那陣兒,我家電車簡直成了 “電老虎”。上周零下幾度的天,開暖風跑趟近郊,表顯續航掉得比車速還快,去程 50 公里愣是掉了 90 多公里的電,回程嚇得我不敢開暖風,凍得手都握不住方向盤。
后來跟老司機取經才知道,冬天耗電大頭根本不是開車,是那破暖風!尤其那種靠 PTC 加熱的車,開一小時暖風耗的電,比跑二十公里還多。說實話,試了網上一堆偏方,就這三個模式真能省出不少電,我現在開暖風也敢隨便踩油門了。
第一個必須是熱泵空調的 “智能模式”,有這功能的千萬別瞎調。以前我總把溫度設成 26 度,覺得越熱越舒服,后來才發現這純屬浪費電。其實設到 22 度就行,關鍵是打開 “自動模式” 讓車自己調節。我那車帶熱泵,零下 5 度以上基本不用啟動 PTC,能效比能到 2 點多,意思就是耗 1 度電能出 2 度電的熱,比直接開 PTC 省太多了。上周去超市,來回四十公里,開智能模式才掉了 50 多公里續航,換以前早破 70 了。
然后是 “經濟 + 高回收” 組合,這個真得慢慢適應。一開始我嫌經濟模式太肉,超車都費勁,后來發現冬天開剛好。動能回收調最高檔,松開油門就跟踩了輕剎車似的,電量還能往回漲。上次在環路跟車,半小時回收了 3 公里續航,雖說不多,但積少成多啊。對了,別猛踩油門急剎車,冬天電池活性低,這么開不僅費電,還傷電池,之前我同事就這么開,續航比別人少了一大截。
最后這個特簡單,就是 “定時預熱 + 內循環”。頭天晚上插著充電樁,設置好早上出門前 10 分鐘預熱,上車就是暖和的,還不用耗行駛時的電。開車時把內循環打開,冷風進不來,溫度降得慢,暖風不用一直拼命工作。我試過,同樣開 22 度,內循環比外循環每小時省 1 度多電,折算成續航就是十公里,跑個短途差別老明顯了。
說真的,以前我總以為冬天續航衰減是電池不行,后來才明白操作占了大半原因。那些說電車冬天不能開的,多半是沒找對方法。我那磷酸鐵鋰電池的車,現在續航達成率能到七成多,比之前強太多了。
哦對了,還有個小細節,輪胎胎壓得補夠。冬天冷縮,胎壓降了滾動阻力大,也費電。我每月都檢查一次,補氣后明顯感覺續航扎實了點。要是車沒有熱泵空調,那就多穿點衣服,開座椅加熱代替暖風,這招也管用,座椅加熱耗電比暖風少多了。
現在我再也不怕冬天開電車了,周末還敢帶著家人周邊游。那些被續航焦慮折磨的車友,真可以試試這幾個模式,親測比瞎琢磨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