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IPO收緊、傳統企業上市節奏明顯放緩的態勢,佛山企業悍高集團依舊強勢登陸深交所主板。
一家傳統五金工廠,何以突圍成為“中國功能五金第一股”?公眾將其歸因于企業依托原創設計與智能制造實現的轉型升級。回應監管問詢時,悍高也強調其通過精細化管理與規模效應,提升了業績的真實性與穩定性。數字化與智能化,支撐這家企業成功上市。
我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競逐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像悍高這樣借力數字化、智能化穿越發展周期的案例,變得越來越多。
例如,當我們走進制造業重鎮佛山的工廠車間就會發現,當地制造業的轉型實踐已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機器代人”或“系統上云”。作為全國第二個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地級市,佛山正依托雄厚的傳統制造基礎,完成從“數字化筑基”“綠色化轉型”到“AI+賦能”的三級跨越。一場以“三化”為標志的產業革命,正在佛山的陶瓷、家電、紡織、食品等傳統領域悄然發生,它不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重塑產品功能、拓展場景可能,進而重構整個產業的價值邏輯。
針對“十五五”規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也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佛山的數智化故事,與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息息相關。十三年前,何享健打破中國企業“子承父業”的傳統,將美的交棒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彼時的美的,增長失速、利潤微薄,流程割裂、數據孤島、系統林立,造成資源重復浪費與管理成本高企。
“外面看是一個美的,里面看是無數個美的。”方洪波如此評價。
為扭轉局面,他于2012年啟動“632工程”,以“一個美的、一個體系、一個標準”為目標,打通內部各事業部之間的信息壁壘。
這場持續數年的“數據清淤”,不僅讓美的成為家電行業首個實現研發、生產、管理、服務全鏈條數字化的企業,更成為佛山制造轉型的“火種”。在美的帶動下,數智化從產業鏈下游向上游滲透,從家電行業向陶瓷、紡織等領域迅速擴散。截至2024年底,佛山70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數字化率超70%。未來,數字化浪潮將進一步覆蓋到佛山超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超10萬家工業企業。另有統計數據顯示,佛山數字化轉型后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產品不良率降低8%。
凱碩精密模具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鏈式改造”的直接受益者。這家從傳統模具維修商轉型而來的智能裝備企業,為家電企業研發的“多機連線式機械臂”成功打破技術壁壘,以每分鐘轉換14次的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大降低了家電企業的使用成本。
龍頭企業不僅以商業訂單驅動供應鏈企業改造,也通過搭建供應鏈協同平臺賦能中小企業改造。
截至2024年底,美的集團搭建的家電產業鏈協同平臺已接入工業設備400萬臺,打造工業App超1200個、服務近60萬家企業,幫助供應鏈相關企業的研發設計效率提升40%,生產效率提升38%,庫存積壓降低5%。“632”工程也成為佛山制造業從規模擴張,轉向依托數據驅動進行系統性重構的重要節點。
佛山第一批工業互聯網企業、廣東騰一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回憶:“當初,我們做MES系統是一客難求,企業對數字化知之甚少,認為這太過遙遠。后來不用宣傳,坐在公司就有企業加微信溝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