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新修訂的《跨境理財通》實施細則的正式實施,多家試點銀行紛紛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產品,其中一些存款產品的利率高達6%到10%。這些高利率存款產品引起了廣大投資者的關注,但是是否真實,是否存在風險呢?
據報道,中銀香港推出的跨境理財通存款產品,包括人民幣、港幣和美元定期存款,利率都相對較高。此外,還有一些外資銀行推出的1個月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高達10%。然而,這些高利率存款產品通常是短期、針對新客戶的特別優惠產品,目的是吸引客戶辦理業務,讓客戶體驗港澳市場和跨境融資的機會。
銀行專業人士表示,香港的銀行常常通過推出新產品、給予新客戶較大的優惠來進行營銷。這些高利率存款產品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特定銀行的短期促銷行為。因此,投資者在考慮購買這些產品時,應該謹慎評估自己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
同時,跨境理財通的推出旨在促進粵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這一金融業務允許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者通過封閉的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格投資或理財產品。新版的跨境理財通2.0對1.0版本進行了優化,降低了南向通投資者的準入門檻,提升了個人投資額度,并擴大了準入產品的范圍。
這將進一步促進大灣區的民生融合和投資互動,滿足更多元化的跨境理財需求。不過,投資者在參與跨境投資時,也需要考慮粵港澳不同市場的監管規則和市場差異。投資者需要了解不同市場的金融制度和產品特點,并根據自身的投資能力、需求和風險偏好進行理性投資。
綜上所述,跨境理財通的推出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但投資者在購買高利率存款產品前應更加謹慎,充分了解產品的特點和風險,并選擇獲得業務試點資格的金融機構。此外,投資者還需了解不同市場的監管規則和市場差異,以便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理性投資。